“党员话党史,学习正当时----泰宁一中党史微宣讲。本栏目由学校党员教师轮流宣讲。党员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回望百年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宣讲人:梁鸿梅
第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形成于拨乱反正和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阶段。当时,我们面对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当务之急是要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重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时代和实践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通过探索,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初的框架和最基本的内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世纪之交,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外广大地区发生政治风波、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特别强调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三、科学发展观充实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两期并存”和“两难特点”加以概括。“两期并存”是指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两难特点”是指新世纪新阶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两难性质。在“12.18”重要讲话中,胡锦涛从8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目前遇到的两难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精神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进一步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涉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九大要求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初审:邱镛娟复审:肖明丽终审:郑世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