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
在德胜关工作和生活多年,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会想起当年的同事们,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情景。尤其是在德胜分场开拖拉机时那段时间,跟着上山干部程鹏这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开车、机修技术高超的师傅学本领,实在是一种幸运。还有和小杨、小程、小赵、小张、小徐、小方这些同事一起工作,是非常开心的时光。更让我难忘的是与小方共事那些年......
(一)
记得我还在德胜分场营林队劈山造林的时候,有一天,史队长下达指令,说分场派我和程师傅一道,去半岭茶场参加检修保养制茶设备。
半岭,是德胜关的一个美丽山村,那里的人们用汗水浇灌了近千亩茶林。青山绿水间,见证了许许多多德胜关人在此流血流汗、奉献青春......
同去的还有小杨。小杨做这项工作几年了,每年采茶前的设备保养检修都是由他亲自操办的。我嘛,大姑娘上轿…头遭,早就想着去见识一下半岭,还有那制茶设备是个什么玩意儿。好奇心的驱使,我们迫不及待朝半岭奔去,先是从马嘴一路走来,全是那山间小道,晃晃悠悠,到了五里亭,稍作歇息,开始攀登了,小杨老江湖,表情夸张的告诉我:将近一千个台阶在那,有尔等好受的。两旁的参天大树,竞然两个人还合抱不了。半岭人的生活用品和劳作的粮食、茶叶等,都是挑夫的活儿,半岭的人们,由于生活的艰辛,均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终于到达半岭,好在青春年华,歇了一会就能投入工作。我学过电工,程师傅就叫我先去发电间检修保养发电机。到了发电间,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稍胖、皮肤白净、潇洒英俊的小青年已经把工作间打扫干净了,看到我来,很客气和我打了招呼,简单的作了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一种亲切感。这时我才知道他是小方,也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他,就一起进行发电机的维修、保养、整理线路......,程师傅就和小杨去检修保养制茶机械设备。
一个星期后,完成了设备的检修,采茶开始了,小方和队里的人一起做茶叶,别看他年轻,对茶叶加工的每道工序,如:剎青、炒茶、揉茶、烘干、分拣、包装……样样得心应手,看他非常熟练地操作,我才知道茶叶的制作过程。他抓了一把刚出炉的茶叶泡好,请我们几个尝尝,这是我第一次喝半岭的茶,原生态的,真美!
我们在半岭几天工作中,每天都是早上去,下午回。中午饭都是在小方家吃,他父亲是队长,通过接触,我慢慢了解到他们和队里的人们都是浙江省新安江人,因国家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移民到德胜关来的,他们有种植茶叶的特长,而半岭有着天然茶场的优势,所以半岭以种茶叶为主,生产出的高山云雾茶是一般地方不能相比的。
小方只上过小学,很早就跟着大人们在队里劳动,才十几岁就是队里的生产能手,还负责队里生产和照明发电。由于工作上接触,我们认识和熟悉了。我们年龄一般大,玩的来,从那时起,只要碰到了就会在一起玩耍。可是没过多久,他参军了,让我非常羡慕,后来有人告诉我,说他在部队立了三等功,受到部队首长嘉奖。三年后他退伍回来,分配在分场部,那时我们已经调到分场部开拖拉机了,他就和我们在一起开拖拉机,县农机局在潭溪公社农机站举办全县大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时,分场领导派我和他一起去参加。从此,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多年。
一九八零年六月三十日,那次是我们第一次跑长途。当年的运输工具比较少,我们和新店大队黄师傅,朱师傅开的拖拉机一起装了杉木做的木板架子,方格框等豆腐加工用的木质用具,运往南昌市新溪桥豆类加工厂。由新店综合厂的供销员小王负责去交货,那时都是尘土飞扬的砂石公路,坡度又陡。尤其是龙安那个大山嶺三十多个弯道,更是险峻。所以小王提议往龙湖走,那条路上车子少,又可以少走几十公里。车上装的是杉木产品,虽然装得满,但重量并不多,比起我们往日运木头轻松多了。
谁知算盘打错了,从资福到龙湖那段路面不平,坑坑洼洼,非常难走。从龙湖到洪门的坡度和龙安这边相比差不多大小,洪门水库又在搞建设,在工地上就折腾了一个早上。我们是前一天下午一点左右出发的,到南城县已是第二天上午八点多钟,总算度过难关,才走上了平坦的公路。到了南昌市新溪桥豆类加工厂已是半夜十二点多钟,整整走了三十多个小时。我们把车停在加工厂内,几个人就拿了些木板在路中间绿化带的空地上睡觉。那时很多南昌人也是拿了竹床和席子在外面睡觉的。可能是太疲劳了,一觉醒来阳光已经照到我们身上。绿化带两边的路上已经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二)
我们一起工作那些年,虽然辛苦,却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一次拉一车木料去进贤,回来时买了些豆子,用麻袋装了放在拖斗里。到了抚州腾桥已是中午时分,由于天气太热,腾桥西瓜又大又甜,我们把车停在路旁边树下。买了个大西瓜,两人坐在拖斗里,小方用手臂把西瓜锤破,放在装了豆子的麻袋上,美美的吃了一顿,别提多开心了。
有一次去福建将乐县拉石灰时,两人都买了中间烧木炭的铸铝火锅,估计回到德胜关太晚,就在回来的泰宁县路上买了些菜,尽管回来很晚,还是烧起了火锅,我们喝完酒再休息……
去黎泰公路叶竹隘拉木头的次数谁也记不清,我们是轮流上山,如果一天拉三次木头,就由一人起早去,上午十点左右换人拉一次,下午两点左右又换人再拉一次。只有在下雨天雨雾视线不好的情况下,才两人一起去,轮流操作,避免开疲劳车。
如果伐木工人没有来得及把木头运到路边,或者来不及装车,我们只好和他们一起住在38公桩处亭子附近山沟的茅棚里,第二天再下山。在高山上住宿,那无限风光,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欣赏到的。
盘山公路叶竹隘是盘山公路,靠近山顶的路段比较平坦,其他路段多是急弯,陡坡,特别是上浒嶂过去一点的31公桩处,坡道又陡又长,而且弯道接近三百六十度,到了那里是要格外小心的。
有一次差点发生事故,至今难以忘怀。那天我和德胜大队李师傅、茅店分场沈师傅三辆拖拉机去叶竹隘拉木炭。下山时,小李在前面走,小沈在后面,我在中间。过了37公桩养路段处下来不远处的下坡途中,我的拖拉机头开始倾斜,慢慢滑向山崖,当时的拖斗是没有刹车装置的,只有车头的后部两个大轮子有刹车装置,靠山壁一侧的大轮子刹车失灵,轮胎被咬死,靠山崖一边的轮子还在慢慢滚动......
坐在驾驶室里我身后的两个烧炭工人看到这种情况,以为要翻车了,如果翻车,后果就不堪设想,下面是悬崖峭壁,车毁人亡就很难避免了!
于是他们狂叫起来:“完了!完了!一-完蛋了!一一完蛋了!!一-”
当时我大声制止他们:“你们叫什么?不要命了?”
然后,我迅速把方向盘打向靠山壁的一边,轰一下油门,来个急刹车,那车头被油门一轰转了个九十度,后面的拖斗把车头顶死在路上停下来了,小李从反光镜里看到我的车出问题了,随即停车,后面小沈也快速停下来。
他们先找石块把我的车拖斗垫好,用钢丝绳帮我把车头拉开,再一起检修刹车,重新调好刹车后去坡道上反复试车,再把车头和拖斗连接起来。
小沈问我:“你还敢不敢开?如果不敢,就在这里等,我先把木炭拉到茅店后再开车头上来帮你开下去。”
我当时并不觉得害怕,说:“刹车不是检修好了吗?有什么不敢开?没关系!”
稍作休息后,我们三辆拖拉机小心翼翼下山,真是惊险一场。
第二天,小方知道昨天发生的事情,对我说:“好好休息,压压惊!”他检查了一下车况,就忙着上山了。可是我并没有休息好,想想昨天发生的事,越想越觉得可怕,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走到那个地方就心有余悸。
(三)
那时年轻,也会做出一些荒唐事来。
经常运木料送往德胜关驻光泽转运站仓库,再上火车发往外地。有一次碰到星期天,又是月初,要赶运一车木料去上火车,还没有来得及买养路票,打算先装一车去,准备回来后的笫二天再去买养路票,也就急急忙忙上路了。为了不让交管站找麻烦,我们算好中午休息时才将车子开进光泽,等到下午下班时才开出来。
可真不巧,下午下班时从转运站出来的光泽汽车站附近,偏偏遇上一个还没有下班的交管人员检查三证(驾驶证,行驶证,养路费交讫证),汽车站是通往火车站和附近的德胜关转运站必经之路,中途还有一座大桥。她将我们的车子拦下,要看我们的证件,我们虽然有驾驶证和行驶证,但养路票已过期,如果把驾驶证和行驶证交给他,肯定会被扣下,所以我们就说没有带,这下子她不高兴了,走进我们的驾驶室叫我们把车子开去交管站,要我们把车子停在站内。
当时我们只好把车子停在了站内一个坡道上就下了车,她告诉我们:“去拿了证件来再说。”然后就去办公室了,我们只好离开交管站,站在外面一个偏僻处,不知如何是好。没过几分钟,她走出来了,朝四处看了看,没有看见我们就往回家的路上去了。我们盯了她几分钟,看见她走进一条胡同,慢慢地人影消失了。
这时我们商量一下,赶快回到交管站,悄悄的把车子发动起来开走了。当时我们想万一她走回来发现,肯定会骑摩托车追来,那就惨了。所以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开,下坡就放空档,直到一个小时后过了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才静下心来。
第二天下午德胜大队张师傅运送木头去光泽,回来时告诉我们:“光泽交管站带信来说,德胜分场开拖拉机的驾驶员老老实实去接受处理,并且说她工作多年,还没碰到这种驾驶员,扣下的车还敢开走,真是没王法!......”
由于没有去接受处理,可送光泽的货又不能不去运输。如果再被她碰到那后果就不敢想象,即使不“死”(吊销驾驶证),也会掉一层皮(罚款)。于是我们碰到去光泽送货时就调整时间,或者凌晨出发,到了光泽还是早晨,或者下午出发,到了光泽早已下班,把上班时间错开来。
这样,虽然跑了几次,混过了一段时间,但不幸的一天还是来到了。
那天,我们到光泽才早上七点钟,又是在汽车站那段路上,由于卖菜买菜的人太多,我们只能慢慢通过。真是冤家路窄,又和那个扣我们车的人碰上了。她提了个菜篮正在买菜。看到我们开着拖拉机来,看了看车牌号和驾驶室门上的单位名称字样,就急匆匆提着篮子走了。
我们知道,虽然今天三证齐全,但她肯定要追究上次的事,所以今天的麻烦事肯定有了。到了转运站,我们找到黄站长说了事情的经过,黄站长说:“你们两个怎么会做这种傻事?今天你们难办了!”但说归说,都是场里同事,忙还是要帮的。黄站长说完就打开了一间比较偏的仓库大门,让我们把车子放进去,叫工人们把木头就卸在仓库里,另外开了一间有两张铺的房间,叫我们今天就老老实实休息,明天再回德胜关。
上班后,我们出去溜达,看看情况,走到汽车站附近的大桥上,果然交警开始检查来往车辆了!中午去,在检查!下午去,在检查!!晚上去,还在检查!!!我们轮流出去,还走到她们附近,她们只是换人,并不撤岗,我们只好心里叫苦了!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多钟,小方回到转运站,跟我说:“她们走了,我们也走!”我们便开着车,迅速从光泽出来,回到德胜关时已经快天亮了。事后,沒过多久,分场领导知道了,把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
(四)
后来单位实行承包,两部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车都由同事们承包了,我和小方承包了大拖拉机。因为要自负盈亏,多劳多得,货源要自己找,除了本单位有部分货源,我们还得去找另外的货源。粮站,商店……凡是有货源的地方和单位我们都去联系,抚州、南丰、南城、广昌、泰宁、建宁、邵武……到处去跑,经常通宵达旦,风餐露宿。一人开车,一人休息,轮换操作。多数月份收入都超过了工资,当然非常辛苦,也是很愉快的。
每到月底,都是我去跟财务结帐。小方总是对我说:“你去结帐,我去跑车,你文化高,我只会写自已的名字。”我心里清楚,他是什么重活都抢着干,多干,从不斤斤计较。至于文化,我们俩差不多是半斤对八两,我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们一起工作,合作得很默契,仅有一次他态度不好,那是一个收入最好的月份,他每天都出车了,而我星期天回家休息了,月底结账,我们结算除去所有开支和上交部分,工资收入四百多元,我想不能让他吃亏,就按天数计算,算给他多干四天应得的工资共三十元,没想到,刚刚吃过晚饭,他来找我了,板着面孔,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对我说:“这个账你是怎么算的?”我说:“我星期天回家去了。少出勤四天,你没休息,应该算上。”他很生气,说:“我们一起承包,星期天拉货是预计不到的事,怎么能多拿?如果这样计较,怎么能够好好合作?”硬是拿了十五元钱塞给我,让我很不好意思。
当时我们几个小青年在一起工作,程师傅带了我们一段时间后就调走了。我们除了开车,一般的故障检修和保养都是自己做,有时还要维修分场下属单位的各种机器,附近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出了故障也会请我们去帮忙,无论做什么工作,同事们都是很积极,很认真去做,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人家。几个同事之间,也会经常交流经验体会,跑长途时,小方总是比我开车时间更长,让给我更多时间休息,那时在一起工作大家都非常开心。
几年后,小方知道我要调走,一天,他要我和妻子带女儿到他家吃饭,嫂子烧了很多菜,开始我们只碰碰杯喝酒,嫂子看到我们都只喝酒,不说话,便开口了:“你们两个今天怎么啦?平时不是很会吹牛吗?”小方见她这么说,就说她:“他们要做城里人了,你也不来敬一杯酒?”终于打破了沉默的气氛。
后来他承包了几年半岭茶场,每年都捎些茶叶来,我虽然人不在德胜关工作,还喝了多年的半岭茶。
小方一家人都非常勤劳,友好待人,就是后来下岗后,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和媳妇们开小吃店、打工、开三轮车……
我女儿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春节回家时,由于带的行李多,在车站下车后等车,叫了几辆三轮车都没停下,正好给碰到小方开车过来,小方问女儿:“你是涂逢新的女儿吗?”女儿回答说:“您怎么知道?”小方二话没说就帮着把行李放上车,一直送到家门口,女儿要给他车钱,他硬是不收,还说:“怎么能收你的钱!”女儿没办法跑到厨房跟我说:“我好象是坐了方叔叔的车,他不肯收车钱!”我听了,说她一声:“你真笨!还不赶快留下他吃饭!”说着我们赶紧去挽留他,只见他车已掉头,说了声:“今天忙,下次和你们聊天”就走了。
如今,伙伴们都离开了德胜关,他们本来是从四面八方来的,现在又回到五湖四海去了。很多年都没有看到当年一起开拖拉机的伙伴们了,也不知道小方如今在何方?很想念他们,真希望有机会能和他们聚一聚。
我只想告诉伙伴们:不要再像以前经常外出那样“超负荷”了。人和机器都一样,新机器时各种状况都好,声音好听,马力大,时间用久了,各个部位都老化了,磨损了,内部垃圾就多了。漏油、漏水、漏气,噪音也出现了,温度也偏高了,马力也减少了。我们人体这部“机器”工作了几十年,也会“老化”,也会“磨损”,也需要经常“检修”、“保养”和“维护”!才能延长使用期。
时光不会倒流,再也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了,只能深深地留着那段记忆和思念。
祝愿伙伴们:都有一副健康的好身板,都能安享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
二0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作者简介:
图片丨作者:涂逢新
涂逢新,黎川县日峰镇人,一九五四年出生,现已退休,业余爱好:文学及体育运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