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是人身上最长、最粗大的神经,集中了许许多多的神经纤维,总揽了下半身几乎所有感觉运动信号的上传下达。坐骨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
它自腰部后方始发,向下经臀部坐骨大孔穿出,顺着大腿的后方继续向下,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
因为走行较长,任何一部分受到刺激或压迫,就会发生坐骨神经痛。绝大多数坐骨神经痛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
可人们大多不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可分为根性痛和干性痛,分别是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神经干。
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区别
根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坐骨神经的根部,位于椎管或神经根管内,患者常常感到腰骶部、腿部窜痛,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腰骶部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大小便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还可能产生相应的感觉障碍。
干性坐骨神经痛,较根性痛少见,受累部位在椎管外的坐骨神经行程上(坐骨神经干部),以盆腔出口处最为多见。患者常常感到患肢沿坐骨神经的某一段呈现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大小便等增压动作时疼痛不明显。
总之,坐骨神经痛的“根性痛”和“干性痛”是根据坐骨神经受刺激或压迫的部位的不同而人为界定的。在临床治疗上,这两种坐骨神经痛也不能混为一谈,须得区分对待,辨证论治。
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多见,此外还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腰椎骨质增生、腰部外伤等。
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因为坐骨神经最初是由腰4、5神经根和骶1、2、3神经根组成的,这几根神经丛相应的椎间孔穿出,很容易被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在坐骨神经根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腿部和腰部的疼痛、麻木等,即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比如腰痛宁、针灸等疏通经络,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一般通过体征检查和相关试验来辨别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如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压颈静脉试验,请主动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