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原文及译本

鹖冠子

耳聋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原文)

王鈇[fū铡刀]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

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huī]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jùn通“俊”。优秀,才智出众],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译文)

使“王鈇”不只是用上一个时代的,是累积德行和人才。

“道”有四个要考察的因素:第一个叫做“天”,第二个叫做“地”,第三个叫做“人”,第四个叫做“命”。评判人才有五个要达到的标准:第一个叫做“伯己”,第二个叫做“什己”,第三个叫做“若己”,第四个叫做“厮役”,第五个叫做“徒隶”。

所说的“天”,是万物的质地本性的因素,所说的“地”,是不能去除的因素。所说的“人”是,厌恶“死”喜爱“生”的因素,所说的“命”是,没有不由君主掌控的因素。君主是审视“神明”的人,“神明”是以“人”作为作用的,“人”是以“贤圣”作为作用的,“贤圣”是以广泛的选拔作为作用的,广泛的选拔是以上述的五个标准作为作用的。

所以面向北方侍奉他,那么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达到了;先快步走,然后停下来,先发问,然后沉默,那么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达到了;看到别人快步走自己也快步走,那么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达到了;靠着案几拄着拐杖,拿着旌旗发出命令,那么杂役就达到了;对快乐的事情忧伤,对痛苦的事情愤恨,那么奴隶就达到了。所以称帝的人和老师相处,称王的人和朋友相处,亡国的君主和奴隶相处。

所以德行超过一万人的人叫做“隽”,超过一千人的人叫做“豪”,超过一百人的人叫做“英”。地位尊贵的人有知识,富裕的人有钱财,贫贱的人有品格。信和符不相符合,事情就不能办成,造成不“死”也不“生”,不去除也不生成的局面。按照功劳来赏赐,按照德行来评判,“王鈇”在这里,谁能迷惑呢?

(大意)

鹖冠子引入天地人三个因素,指出天地是把控不了的,君主要以人为本,以贤能的圣人作为依靠,最终来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君主要亲近贤臣,通过德行来区分品级,这样就不会受到奸臣荧惑。

--------------------------------------------------------

(原文)

道有稽[jī],德有据。

人主不闻要,故耑[专]与运,尧而无以见也。

道与德,馆而无以命也。

义不当,格而无以更也。

若是置之,虽安非定也。

端倚有位,名号弗去。

故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

文礼之野,与禽兽同则,言语之暴,与蛮夷同谓。

夫君子者,易亲而难狎,畏祸而难却,嗜利而不为非,时动而不苟作。

体虽安之,而弗敢处,然后礼生;

心虽欲之,而弗敢信,然后义生。

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

夫乱世者,以麤(cū粗)智为造意,以中险为道,以利为情,若不相与同恶,则不能相亲,相与同恶,则有相憎。

说者言仁,则以为诬,发於义,则以为夸,平心而直告之,则有弗信。

故贤者之於乱世也,绝豫而无由通,异类而无以告,苦乎哉。

贤人之潜乱世也,上有随君,下无直辞,君有骄行,民多讳言。

故人乖其诚,能士隐其实情,心虽不说,弗敢不誉。

事业虽弗善,不敢不力,趋舍虽不合,不敢弗从。

故观贤人之於乱世也,其慎勿以为定情也。

(大意)

对于引进来的人才,首先要顺从他们的本性安顿好他们。贤能的人的心思,君王要特别重视。

------------------------------------------------------------------------------------------------------------

(原文)

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日,德也,四时,检也,度数,节也,阴阳,气也。

五行,业也,五政,道也。

五音,调也,五声,故也,五味,事也,赏罚,约也。

此皆有验,有所以然者。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

图弗能载,名弗能举。

强为之说曰:芴([wù]同“忽”)乎芒乎,中有象乎,芒乎芴乎,中有物乎,窅([yǎo].深远)乎冥乎,中有精乎。

致信究情,复反无貌。

鬼见,不能为人业。故圣人贵夜行。

(大意)

对于天地日月四时这些“神明”、“度数”,都有相对应的"人情"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是很难说出来的,即使有所作用,也不知道具体的过程。所以作为圣人要重视观察总结。

------------------------------------------------------------------------------

天则第四

(原文)

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逆淫辞,绝流语,去无用,杜绝朋党之门,嫉妒之人不得著明,非君子术数之士莫得当前。

故邪弗能奸,祸不能中。

彼天地之以无极者,以守度量而不可滥,日不逾辰,月宿其列,当名服事,星守弗去,弦望晦朔,终始相巡,逾年累岁,用不缦缦,此天之所柄以临斗者也。

中参成位,四气为政,前张后极,左角右钺,九文循理,以省官众,小大毕举。

先无怨雠之患,后无毁名败行之咎。

故其威上际下交,其泽四被而不鬲[gé]。

天之不违,以不离一,天若离一,反还为物。

不创不作,与天地合德,节玺相信,如月应日。

此圣人之所以宜世也。

知足以滑正,略足以恬祸,此危国之不可安,亡国之不可存也。

故天道先贵覆者,地道先贵载者,人道先贵事者,酒保先贵食者。

待物也,领气,时也,生、杀,法也。

循度以断,天之节也。

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

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

夫裁衣而知择其工,裁国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

同而后可以见天,异而后可以见人,变而后可以见时,化而后可以见道。

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

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

尊卑名号,自君吏民,次者无国,历宠历录,副所以付授,与天人参相结连,钩考之具不备故也。

下之所逜[wǔ牾],上之可蔽,斯其离人情而失天节者也。

缓则怠,急则困,见闲则以奇相御,人之情也。

举以八极,信焉而弗信,天之则也。

差缪之间,言不可合,平不中律,月望而晨,月毁于天,珠蛤蠃[luǒ]蚌虚于深渚,上下同离也。

未令而知其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务而民自尽,此化之期也。

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谬者,其道不相得也。

上统下抚者,远众之慝[tè邪恶]也,阴阳不接者,其理无从相及也,算不相当者,人不应上也。符节亡此,曷曾可合也。

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

盖毋锦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未见不得其诊而能除其疾也。

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

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

冥[míng]言易,而如言难。

故父不能得之于子,而君弗能得之于臣。

已见天之所以信于物矣,未见人之所信于物也。

捐物任势者,天也,捐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天。

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

法章物而不自许者,天之道也。

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

故法者,曲制,官备,主用也。举善不以窅[yǎo]窅,拾过不以冥冥。决此,法之所贵也。

若砻[lóng]磨不用,赐物虽诎,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间,于是设防知蔽并起。

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

罚行于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

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

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

昔者有道之取政,非于耳目也。

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道开而否,未之闻也。见遗不掇,非人情也。

信情脩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lù],不胜任也。

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也。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唯民知极,弗之代也。

此圣王授业,所以守制也。

彼教苦故民行薄,失之本故争于末。

人有分于处,处有分于地,地有分于天,天有分于时,时有分于数,数有分于度,度有分于一。

天居高而耳卑者,此之谓也。

故圣王天时人之地之,雅无牧能,因无功多。

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任贤使能,非与处也。

水火不相入,天之制也。

明不能照者,道弗能得也,规不能包者,力弗能挈也,自知慧出,使玉化为环玦者,是政反为滑也。

田不因地形,不能成谷,为化不因民,不能成俗。

严疾过也,喜怒适也,四者已仞,非师术也。

形啬而乱益者,势不相牧也。

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昔宥世者,未有离天人而能善与国者也。

先王之盛名,未有非士之所立者也。

过生于上,罪死于下,浊世之所以为俗也。

一人乎,一人乎,命之所极也。

(大意)

“天道”与“人道”是相互联系的,作为圣人,要了解上下的关系。立下法度,任用贤能,顺应民心,最终做到上下同心。

--------------------------------------

环流第五

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

约决而时生,时立而物生。

故气相加而为时,约相加而为期,期相加而为功,功相加而为得失,得失相加而为吉凶,万物相加而为胜败。

莫不发於气,通於道,约於事,正於时,离於名,成於法者也。

法之在此者,谓之近,其出化彼,谓之远。

近而至,故谓之神,远而反,故谓之明。

明者在此,其光照彼,其事形此,其功成彼。

从此化彼者,法也,生法者,我也,成法者,彼也。

生法者,日在而不厌者也。生成在己,谓之圣人。

惟圣人究道之情,唯道之法,公政以明。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斗柄运於上,事立於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

此道之用法也。故日月不足以言明,四时不足以言功。

一为之法,以成其业,故莫不道。一之法立,而万物皆来属。

法贵如言,言者万物之宗也。

是者,法之所与亲也,非者,法之所与离也。

是与法亲故强,非与法离故亡,法不如言故乱其宗。

故生法者,命也,生於法者,亦命也。

命者,自然者也。命之所立,贤不必得,不肖不必失。

命者,挈己之文者也。故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时之命,有终身之命。终身之命,无时成者也。

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

时或后而得之,命也,既有时有命,引其声合之名,其得时者成命日调,引其声合之名,其失时者精神俱亡命日乖。

时命者,唯圣人而后能决之。

夫先王之道备然,而世有困君,其失之谓者也。

故所谓道者,无已者也,所谓德者,能得人者也。

道德之法,万物取业。

无形有分,名曰大埶[shì]。故东西南北之道踹,然其为分,等也。

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

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

五色不同采,然其为好,齐也;

五声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

故物无非类者,动静无非气者,是故有人将,得一人气吉,有家将,得一家气吉,有国将,得一国气吉。

其将凶者反此。故同之谓一,异之谓道,相胜之谓埶,吉凶之谓成败。

贤者万举而一失,不肖者万举而一得,其冀善一也,然则其所以为者不可一也,知一之不可一也。

故贵道,空之谓一,无不备之谓道,立之谓气,通之谓类。

气之害人者谓之不适,味之害人者谓之毒。

夫社不刺,则不成雾。

气故相利相害也,类故相成相败也。积往生跂qí,工以为师,积毒成药,工以为医。

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大意)

“道”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生出新的“道法”。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循环不息的运转。作为圣人内心要坚守“一”,要懂得对错,抓住大势,建立功业。

------------------------------------

(道端第六)

天者,万物所以得立也,地者,万物所以得安也。

故天定之,地处之,时发之,物受之,圣人象之。

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独知也,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是以明主之治世也,急於求人,弗独为也。

与天与地,建立四维,以辅国政,钩绳相布,衔橛相制,参偶具备,立位乃固,经气有常理,以天地动,逆天时不祥,有祟事,不仕贤,无功必败,出究其道,入穷其变,张军卫外,祸反在内,所备甚远,贼在所爱。

是以先王置士也,举贤用能,无阿於世。

仁人居左,忠臣居前,义臣居右,圣人居后。

左法仁,则春生殖,前法忠,则夏功立,右法义,则秋成熟,后法圣,则冬闭藏。

先王用之,高而不坠,安而不亡,此万物之本根,天地之门户,道德之益也,此四大夫者,君之所取於外也。

君者,天也。天不开门户,使下相害也,进贤受上赏,则下不相蔽,不待事人贤士,显不蔽之功,则任事之人莫不尽忠,乡曲慕义,化坐自端,此其道之所致德之所成也。

本出一人,故谓之天,莫不受命,不可为名,故谓之神。

至神之极,见之不忒,匈乖不惑,务正一国。

一国之刑,具在於身。

以身老世,正以错国,服义行仁,以一王业。

夫仁者,君之操也,义者,君之行也,忠者,君之政也,信者,君之教也,圣人者,君之师傅也。

君道知人,臣术知事。

故临货分财使仁,犯患应难使勇,受言结辞使辩,虑事定计使智,理民处平使谦,傧奏赞见使礼,用民获众使贤,出封越境适绝国使信,制天地御诸侯使圣。

夫仁士之功,善与不争,下不怨上,辩士之功,释怨解难,智士之功,事至而治,难至而应,忠臣之功,正言直行,矫拂王过,义臣之功,存亡继绝,救弱诛暴。信臣之功,正不易言,贞谦之功,废私立公。礼臣之功,尊君卑臣,贤士之功,敌国惮之,四境不侵。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内有挟度,然后有以量人。

富者观其所予,足以知仁,贵者观其所举,足以知忠,观其大拌,长不让少,贵不让贱,足以知礼达,观其所不行,足以知义,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口利辞巧,足以知辩,使之不隐,足以知信,贫者观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贱者观其所不为,足以知贤,测深观天,足以知圣。

第不失次,理不相舛chuǎn,近塞远闭,备元变成,明事知分,度数独行。

无道之君,任用么麼mó,动即烦浊,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二者先定素立,白蔘shēn明起,气荣相宰,上合其符,下稽其实。

时君遇人有德,君子至门,不言而信,万民附亲,遇人暴骄,万民离流,上下相疑,复而如环,日夜相桡。谏者弗受,言者危身,无从闻过,故大臣伪而不忠。

是以为人君亲其民如子者,弗召自来。

故曰:有光卒於美名,不施而责,弗受而求亲,故曰:有殃卒於不祥。

夫长者之事其君也,调而和之,士於纯厚,引而化之,天下好之,其道日从,故卒必昌。

夫小人之事其君也,务蔽其明,塞其听,乘其威,以灼热人,天下恶之,其崇日凶,故卒必败,祸及族人。

此君臣之变,治乱之分,兴坏之关梁,国家之阅也。逆顺利害,由此出生。

凡可无学而能者,唯息与食也。

故先王传道以相效属也,贤君循成法,后世久长,惰君不从,当世灭亡。

(大意)

君主负责任用贤能作为圣人,圣人则是君主的师傅,负责制定制度,管理人才,臣下专心做事,这样上下同心,就能使国家统治顺利运转。

----------------------------------------------------------------

(近迭第七)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之道何先?”

鹖冠子曰:“先人。”

庞子曰:“人道何先?”

鹖冠子曰:“先兵。”

庞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

鹖冠子曰:“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法天则戾。

地广大深厚,多利而鲜威,法地则辱。时举错代,更无一,法时则贰。

三者不可以立化树俗,故圣人弗法。”

庞子曰:“阴阳何若?”

鹖冠子曰:“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阴阳寒暑与时至。

三者圣人存则治,亡则乱,是故先人。

富则骄,贵则嬴。

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

庞子曰:“先兵柰何?”

鹖冠子曰:“兵者,礼义忠信也。”

庞子曰:“愿闻兵义。”

鹖冠子曰:“失道故敢以贱逆贵,不义故敢以小侵大。”

庞子曰:“用之柰何?”

鹖冠子曰:“行枉则禁,反正则舍,是故不杀降人,主道所高,莫贵约束,得地失信,圣王弗据,倍言负约,各将有故。”

庞子曰:“弟子闻之曰:地大者国实,民众者兵强,兵强者先得意於天下。

今以所见合所不见,盖殆不然。

今大国之兵,反诎而辞穷,禁不止令不行之故何也?”

鹖冠子曰:“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

择人而用之者王,用人而择之者亡,逆节之所生,不肖侵贤命曰凌,百姓不敢言命曰胜。

今者所问,子慎勿言。夫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曰足。

士有余力而不能以先得志於天下者,其君不贤而行骄溢也。

不贤则不能无为而不可与致焉,骄则轻敌,轻敌则与所私,谋其所不知为,使非其在力欲取,胜於非其敌,不计终身之患,乐须臾之说。

是故国君被过听之谤丑於天下,而谋臣负滥首之责于敌国。

敌国乃责则却,却则说者羞其弱。

万贱之直,不能挠一贵之曲。

国被伸创,其发则战,战则是使元元之民往死,邪臣之失莿也。

过生於上,罪死於下,雠既外结,诸侯畜其罪则,危覆社稷,世主慑惧寒心,孤立不伐。

此人二国之难不解,君立不复,悔曩nǎng邮过,谋徙计易,滥首不足,盖以累重灭门残疾族。

公谢天下以让敌国,不然则战,道不绝国,创不息。

大乎哉,夫弗知之害,悲乎哉,其祸之所极。

此倚贵离道少人自有之咎也。是故师未发轫,而兵可迭也。

今大国之君不闻先圣之道而易事,群臣无明佐之大数而有滑正之碎智,反义而行之,逆德以将之,兵诎而辞穷,令不行,禁不止,又奚足怪哉?”

庞子曰:“何若滑正之智?”

鹖冠子曰:“法度无以嚖意为摸,圣人按数循法尚有不全,是故人不百其法者,不能为天下主。

今无术而自因,无法而自备,循无上圣之检而断於己明,人事虽备,将尚何以复百己之身乎。

主知不明,以贵为道,以意为法,牵时诳世,逜下蔽上,使事两乖,养非长失,以静为扰,以安为危,百姓家困,人怨祸孰。

大焉若此者,北走之日,后知命亡。”

庞子曰:“以人事百法柰何?”

鹖冠子曰:“苍颉作法,书从甲子,成史李官。

苍颉不道,然非苍颉文墨不起,纵法之载於图者,其於以喻心达意扬道之所谓,乃才居曼之十分一耳。

故知百法者桀雄也,若隔无形,将然未有者知万人也。

无万人之智者,智不能栖世学之上。”

庞子曰:“得奉严教,受业有闲矣,退师谋言,弟子愈恐。”

(大意)

比起天、地、时,作为君主,更要注意“人”(阴阳)的因素,重视选择人才,而不是选用亲近自己的贵族作为圣人,然后自己享乐。因为贵族一旦因为愚蠢出错就会导致国家内外的崩溃。另外,圣人还要立下法度,让天下人共同去遵守。

-----------------------------------------------------------------

(鶡冠子度万第八)

庞子问鶡冠子曰:圣与神谋,道与人成,愿闻度神虑成之要柰何。

鶡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

法猛刑颇则神湿,神湿则天不生水,音□故声倒则形燥,形燥则地不生火。

水火不生,则阴阳无以成气,度量无以成制,五胜无以成埶,万物无以成类。

百业俱绝,万生皆困,济济混混,孰知其故。

天、人同文,地、人同理,贤、不肖殊能,故上圣不可乱也,下愚不可辩也。

阴阳者,气之正也,天地者,形神之正也,圣人者,德之正也,法令者,四时之正也。故一义失此,万或乱彼,所失甚少,所败甚众。

所谓天者,非是苍苍之气之谓天也,所谓地者,非是膞膞之土之谓地也。

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所谓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乱者也。

音者,其谋也,声者,其事也。音者,天之三光也,声者,地之五官也。

形神调,则生理修。

夫生生而倍其本,则德专己。

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

有义而失谥,失谥而惑,责人所无,必人所不及。

相史於既而不尽其爱,相区於成而不索其实。

虚名相高,精白为黑,动、静组转,神绝复逆,经气不类,形离正名,五气失端,四时不成。

过生於上,罪死於下,有世将极,驱驰索祸,开门逃福,贤良为笑,愚者为国,天咎先见,菑害并杂,人孰兆生,孰知其极。

见日月者不为明,闻雷霆者不为聪,事至而议者不能使变无生。

故善度变者观本,本足则尽,不足则德必薄兵必老,其孰能以褊材为褒德博义者哉。

其文巧武果而奸不止者,生於本不足也。

故主有二政,臣有二制,臣弗用,主不能使,臣必死,主弗能止,是以圣王独见。

故主官以授,长者在内,和者在外。

夫长者之为官也,在内则正义,在外则固守,用法则平法,人本无害,以端天地,令出一原。

散无方化万物者,令也,守一道制万物者,法也。

法也者,守内者也,令也者,出制者也。

夫法不败是,令不伤理,故君子得而尊,小人得而谨,胥靡得以全。

神备於心,道备於形,人以成则,士以为绳,列时第气,以授当名,故法错而阴阳调,凤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骐麟者,元枵(xiāo木根)之兽,阴之精也,万民者,德之精也,德能致之,其精毕至。

庞子曰:致之柰何?

鶡冠子曰: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十变九道,稽从身始。

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气由神生,道由神成。

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反太清,下及泰宁,中及万灵,膏露降,白丹发,醴泉出,朱草生,众祥具,故万口云,帝制神化,景星光润。

文则寝天下之兵,武则天下之兵莫能当。

远之近,显乎隐,大乎小,众乎少,莫不从微始,故得之所成,不可胜形,失之所败,不可胜名。

从是往者,子弗能胜问,吾亦弗胜言凡问之要,欲近知而远见,以一度万也。

无欲之君不可与举,贤人不用,弗能使国利,此其要也。

庞子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庞子曰:愿闻其形。

鶡冠子曰:神化者,於未有,官治者,道於本,教治者,修诸己,因治者,不变俗,事治者,矫之於末。

庞子曰:愿闻其事。

鶡冠子曰:神化者,定天地,豫四时,拔阴阳,移寒暑,正流并生,万物无害,万类成全,名尸气皇。

官治者,师阴阳,应将然,地宁天澄,众美归焉,名尸神明。

教治者,置四时,事功顺道,名尸贤圣。

因治者,招贤圣而道心术,敬事生和,名尸后王。

事治者,招仁圣而道知焉,苟精牧神,分官成章,教苦利远,法制生焉,

法者,使去私就公,同知壹警有同由者也,非行私而使人合同者也,故至治者弗由而名尸公伯。

(大意)

“天地”的精神和形体很对“五行”运转很重要,因此圣人自身的德行对国家的运转也同样重要。作为圣人要重视养身,对纷繁的事务保持理性,不然就会对整个国家造成祸患。另外,圣人还要施行‘五正’来治理国家,让民众有道同行,有法同依。

----------------------------

(鹖冠子卷中王鈇第九)

庞子问鹖冠子曰:“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有天下兵强,世不可夺,与天地存,久绝无伦。

齐殊异之物,不足以命其相去之不同也。

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何道之行以至於此?”

鹖冠子曰:“彼成鸠氏天,故莫能增其高尊其灵。”

庞子曰:“何谓天,何若而莫能增其高尊其灵?”

鹖冠子曰:“天者诚其日德也,日诚出诚入,南北有极,故莫弗以为法则。

天者信,其月刑也,月信死信生,终则有始,故莫弗以为政。

天者明星其稽也,列星不乱,各以序行,故小大莫弗以章。

天者因时,其则也,四时当名,代而不干,故莫弗以为必然。

天者一法,其同也,前后,左右,古今自如,故莫弗以为常。

天诚、信、明、因、一,不为众父。

易一故莫能与争先,易一非一,故不可尊增,成鸠得一,故莫不仰制焉。

庞子曰:“愿闻其制。”

鹖冠子曰:“成鸠之制,与神明体正,神明者,下究而上际,克啬万物而不可猒(yàn.同“餍”,吃饱,满足)者也,周泊遍照,反与天地总,故能为天下计,明於蚤识、逢臼,不惑存亡之祥,安危之稽。”

庞子曰:“愿闻其稽。”

鹖冠子曰:“置下不安,上不可以载,累其足也,其最高而不埴挶[zhíjū]者,未之有也。

辩於人情究物之理,称於天地。废置不殆,审於山川而运动,举错有检。

生物无害,为之父母,无所躏跞[lìnluò],仁於取、予,备於教道,要於言语,信於约束,已诺不专,喜怒不增,其兵不武,树以为俗,其化出此。”

庞子曰:“愿闻其人情物理所以啬万物与天地总与神明体正之道。”

鹖冠子曰:“成鸠氏之道,未有离天曲、日术者。

天曲者明而易循也,日术者要而易行也。”

庞子曰:“愿闻天曲、日术。”

鹖冠子曰:“其制邑理都、使矔guàn习者,五家为伍,伍为之长,十伍为里,里置有司,四里为扁,扁为之长,十扁为乡,乡置师,五乡为县,县有啬夫治焉,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命曰官属。

郡大夫退,修其属县,啬夫退,修其乡,乡师退,修其扁,扁长退,修其里,里有司退,修其伍,伍长退,修其家。

事相斥正,居处相察,出入相司。

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

长者言善,少者言敬,旦夕相薰芗[xūnxiāng],以此慈孝之务。

若有所移徙去就,家与家相受,人与人相付,亡人奸物,无所穿窜,此其人情、物理也。

伍人有勿故,不奉上令,有余、不足、居处之状而不辄以告里有司,谓之乱家,其罪伍长以同。

里中有不敬长慈少,出等异众,不听父兄之教,有所受闻,不悉以告扁长,谓之乱里,其罪有司而贰其家。

扁不以时循行教诲,受闻不悉以告乡师,谓之乱扁,其罪扁长而贰其家。

乡不以时循行教诲,受闻不悉以告县啬夫,谓之乱乡,其罪乡师而贰其家。

县啬夫不以时循行教诲,受闻不悉以告郡,善者不显,命曰蔽明,见恶而隐,命曰下比,谓之乱县,其诛啬夫无赦。

郡大夫不以循行教诲,受闻虽实,有所遗脱,不悉以教柱国,谓之乱郡,其诛郡大夫无赦。

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qiú政,其诛柱国灭门残疾。

令尹不宜时合地,害百姓者,谓之乱天下,其轸zhěn令尹以徇。此其所以啬物也。

天用四时,地用五行,天子执一以居中央,调以五音,正以六律,纪以度数,宰以刑德。

从本至末,第以甲乙。天始於元,地始於朔,四时始於历。故家里用提,扁长用旬,乡师用节,县啬夫用月,郡大夫用气分所至,柱国用六律。

里五日报扁,扁十日报乡,乡十五日报县,县三十日报郡,郡四十五日报柱国,柱国六十日以闻天子,天子七十二日遗使勉有功罚。不如此,所以与天地总。

下情六十日一上闻,上惠七十二日一下究,此天曲日术也。

故不肖者不失其贱,而贤者不失其明,上享其福禄而百事理行,畔者不利,故莫能挠其强,是以能治满而不溢,绾wǎn大而不芒。

天子中正,使者敢易言尊益区域,使利逜下蔽上,其刑斩笞无赦,诸吏教苦德薄,侵暴百姓,辄罢,毋使污官乱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

利而不取利,运而不取次,故四方从之,唯恐后至。

是以运天而维张,地广而德章。

天下安乐,设年予昌属各以一时典,最上贤不如令尹,令尹以闻,壹再削职,三则不赦,治不逾官,使史理不误,公市为平,生者不喜,死者不怨,人得所欲,国无变故,著赏有功,德及三世,父伏其辜,不得创谥,事从一二,终古不勃。

彼计为善於乡,不如为善於里,为善於里,不如为善於家。

是以为善者可得举,为恶者可得诛。

莫敢道一旦之善,皆以终身为期,素无失次,故化立而世无邪,化立俗成,少则同侪,长则同友,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居处同乐,行作同和,吊贺同杂,哭泣同哀。

驩[huān欢]欣足以相助,怪谍足以相止,安平相驯,军旅相保,夜战则足以相信,昼战则足以相配,入以禁暴,出正无道,是以其兵能横行诛伐而莫之敢御。

故其刑设而不用,不争而权重,车甲不陈而天下无敌矣。

失道则贱敢逆贵,不义则小敢侵大。

成鸠既见上世之嗣失道亡功、倍本灭德之则,故为之不朽之国定位牢祭,使鬼神亶dǎn曰:增规不圆,益矩不方。

夫以效末传之子孙,唯此可持,唯此可将,将者养吉,释者不祥。

墠shàn以全牺,正以斋明,四时享之,祀以家王,以为神享,礼灵之符藏之宗庙,以玺正诸,故其后世之保教也全。

耳目不荧,用心不分,不见异物而迁捐私,去毒钩於内,哲固於所守,更始逾新,上元为纪,其承嘉惠,相高不改,亶昭穆具,招士先结之,后入弗解,此知极之至也。”

庞子曰:“愿闻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道。”

鹖冠子曰:“成鸠所谓得王鈇之传者也。”

庞子曰:“何谓王鈇?”

鹖冠子曰:“王鈇者,非一世之器也。

以死遂生,从中制外之教也,后世成至孙。

一,灵羽理符,日循,功弗敢败,奉业究制,执正守内,拙弗敢废,楼剒(cuò)与旱(昊),以新续故,四时执效,应锢不骏,后得入庙,

惑爽不嗣谓之焚祖命,冒世礼,嗣弗引,奉常弗内,灵不食祀,家王不举祭,天将降咎,皇神不享,此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道也。

故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万年一范,则近者亲其善,远者慕其德而无已。

是以其教不猒yàn,其用不弊。

故能畴合四海以为一家,而夷貉万国皆以时朝服致绩,而莫敢效增免,闻者传译,来归其义,莫能易其俗移其教。

故共威立而不犯,流远而不废,此素皇内帝之法。成鸠之所,枋以超等,世世不可夺者也,功日益月长,故能与天地存久,此所以与神明体正之术也,不待士史、苍颉作书,故后世莫能云其咎。

未闻不与道德究而能以为善者也。”

庞子曰:“如是古今之道同邪?”

鹖冠子曰:“古者亦我而使之久,众者亦我而使之众耳,何比异哉。

彼类善则万世不忘,道恶则祸及其身,尚奚怪焉。”

庞子曰:“以今之事,观古之道,舟车相通,衣服同采,言语相知,画地守之,不能相犯,殊君异长,不能相使,逆言过耳,兵甲相李,百父母子旦未易领,方若所言未有离中国之正也。

邱第之业,域不出著,居不连垝guǐ,而曰成鸠氏,周阖四海为一家,夷貉万国莫不来朝,其果,情乎?”

鹖冠子曰:“虎狼杀人,乌苍从上,螾yǐ蛾从下聚之。

六者异类,然同时俱至者,何也,所欲同也。

由是观之,有人之名,则同人之情耳何,故不可乎。天度数之而行,在一不少,在万不众,同如林木,积如仓粟。

斗石以陈,升委无失也。

列地分民,亦尚一也耳,百父母子,何能增减,殊君异长,又何出入,若能正一,万国同极,德至四海,又奚足阖也。”

庞子曰:“果必信然,阴阳消散,三百六十日,各反其故,天地跼跼,奚足以疑。

圣人高大,内揣深浅远近之理,使鬼神一失,不复息矣,与天地相蔽,至今尚在,以钲面达行。

宜乎哉,成鸠之万八千岁也,得此道者何辩谁氏,所用之国而天下利耳。

(大意)

想要国家长久兴盛除了君主的纳贤、圣人的贤能之外,还要制定一套良好的制度,从圣人到各级官员到民众都要认真的遵守。

所谓“天曲日术”,说的就是君主像“天”一样在后面制定,而国家像“日”在前面运转的理想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划分郡县、等级,让政令上达,官员升降,民众的教化都按照法制,通过宗法祭祀传递给下一代君主,做到万世不忘,最终实现语言统一,文化统一,四海统一。

---------------------------------------------------------

泰鸿第十(原文)

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

故九皇受傅,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谓之得天之解,傅谓之得天地之所始,傅谓之道,得道之常,傅谓之圣人,圣人之道与神明相得,故曰道德。

始穷初,得齐之所出,九皇殊制,而政莫不效焉,故曰泰一。

泰皇问泰一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泰一曰:“爱精养神,内端者,所以希天。

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醇化四时,陶埏(shān1.用水和(huó)土;和泥。)无形,刻镂未萌,离文将然者也。

地者,承天之演,备载以宁者也。

吾将告汝神明之极,天、地、人事三者复一也,立置臣义,所谓四则,散以八风,揆以六合,事以四时,写以八极,照以三光,牧以刑德,调以五音,正以六律,分以度数,表以五色,改以二气,致以南北,齐以晦望,受以明历。

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进退有常,数之稽也,列星不乱其行,代而不干,位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一,则万物莫不至矣。

三时生长,一时煞刑,四时而定,天地尽矣。

夫物之始也倾倾,至其有也录录,至其成形,端端王王,勿损勿益。

幼少随足,以从师俗,毋易天生,毋散天朴,自若则清,动之则浊。

神圣践承翼之位,以与神皇合德,按图正端,以至无极;

两治四致,闲以止息,归时离气以成万业,一来一往,视衡弗仰,五官六府,分之有道。

无钩无绳,浑沌不分,大象不成,事无经法,精神相薄,乃伤百族,偷气相时,后功可立,先定其利,待物自至,素次以法,物至辄合。

法者,天地之正器也,用法不正,元德不成,上圣者,与天地接,结六连而不解者也。

是故有道南面执政以卫神明,左右前后静侍中央,开原流洋,精微往来,倾倾绳绳,内持以维,外纽以纲,行以理埶(yì1.古同“艺”,技能;技术),纪以终始,同一殊职,立为明官,五范四时,各以类相从,昧元生色,音声相衡。

东方者,万物立止焉,故调以徵zhēng,南方者,万物华羽焉,故调以羽,西方者,万物成章焉,故调以商,北方者,万物录臧焉,故调以角,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故调以宫。

道以为先,举载神明,华天上扬,本出黄钟所始为东方,万物唯隆。以木华物,天下尽木也,使居东方,主春。

以火照物,天下尽火也,使居南方,主夏。以金割物,天下尽金也,使居西方,主秋。以水沉物,天下尽水也,使居北方,主冬。

上为大都,天下尽土也,使居中央守地,天下尽人也。

以天子为正,调其气,和其味,听其声,正其形,迭往观今,故业可循也。

首尾易面,地理离经,夺爱令乱,上灭天文,理不可知,神明失从。

文理者,相明者也,色味者,相度者也,藻华者,相成者也。

众者我而众之,故可以一范请也。

顺爱之政,殊类相通,逆爱之政,同类相亡。

故圣人立天为父,建地为母,范者非务使,云必同知一,期以使一人也。

汜错之天地之闲而人人被其和。和也者,无形而有味者也。

同和者,仁也,相容者,义也,仁义者,所乐同名也,能同所乐,无形内政,故圣知神方,调於无形,而物莫不从天受藻华,以为神明之根者也,地受时以为万物原者也。

神圣详理,恶离制命之柄,敛散华精,以慰地责天者也。调味章色,正声以定,天、地、人事三者毕此矣。”

(大意)

鹖冠子将“天地”、“人事”结合起来,指出圣人的法则与“天地”的各种神明、术数是相通的。作为圣人一定要懂得仁义,和谐,要建立纲纪,将内外的人心凝聚起来。

---------------------------------

(泰录第十一)

入论泰鸿之内,出观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为物稽。

天有九鸿,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於泰始之末,见不详事於名理之外。

范无形,尝无味,以要名理之所会。范者,味之正也,味者,气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

不见形脔luán,而天下归美焉。名尸神明者,大道是也。

夫错行合意,扶义本仁,积顺之所成,先圣之所生也。

行其道者有其名,为其事者有其功,故天地成於元气,万物乘於天地,神圣乘於道德,以究其理。

若上圣皇天者,先圣之所倚,威立有命也,故致治之自在己者也。招高者高,招庳者庳,

故成形而不变者,度也,未离己而在彼者,狎沤也,陈体立节,万世不易,天地之位也,分物纪名,文圣明别,神圣之齐也,法天居地,去方错圆,神圣之鉴也,象说名物,成功遂事,隐彰不相离,神圣之教也。

故流分而神生,动登而明生,明见而形成,形成而功存。

故文者,所以分物也,理者,所以纪名也,天地者,同事而异域者也。

无规圆者,天之文也,无矩方者,地之理也,天循文以动,地循理以作者也。

二端者,神之法也。神圣之人,后先天地而尊者也。

后天地生,然知天地之始,先天地亡,然知天地之终。

道包之,故能知度之,尊重焉,故能改动之,敏明焉,故能制断之。

精神者,物之贵大者也,内圣者,精神之原也,莫贵焉,故靡不仰制焉。

制者,所以卫精擢神致气也,幽则不泄,简则不烦,不烦则精明达,故能役贤能使神明,百化随而变,终始从而豫。

神明者,积精微,全粹之所成也。

圣道神方,要之极也,帝制神化,治之期也。

故师为君而学为臣,上贤为天子,次贤为三公,高为诸侯,易姓而王,不以祖籍为君者,欲同一善之安也。

彼天地动作於胸中,然后事成於外,万物出入焉,然后生物无害,闓阖kǎihé四时,引移阴阳,怨没澄物,天下以为自然,此神圣之所以绝众也。

圣原、神文有验而不可见者也。故过人可见,绝人未远也,神明所以类合者也。

故神明锢gù结其紘hóng,类类生成,用一不穷,影则随形,响则应声。

故形声者,天地之师也。

四时之功,阴阳不能独为也。

圣王者不失本末,故神明终始焉。

卒令八风、三光之变,经气不常之故,孰不诏请都理焉。

故神灵、威明上变光,疾徐缓急中动气,煞伤毁祸下在地,故天地、阴阳之受命,取象於神明之效,既已见矣。

天者,气之所总出也,地者,理之必然也。

故圣人者,出之於天,收之於地,在天地若阴阳者,杜燥湿以法义,与时迁焉二者。圣人存则治,亡则乱者,天失其文,地失其理也。

以是知先灵、王百神者,上德执大道。凡此者,物之长也。

及至乎祖籍之世代继之,君身虽不贤,然南面称寡,犹不果亡者,其能受教乎有道之士者也。

不然,而能守宗庙存国家者,未之有也。

(大意)

事物的根由、预测是需要通过“神明”(天地的法度)来把握的,鹖冠子在这里引入了“神圣”的概念,指出“圣人”要效仿“天地”,利用“神明”,通过在精神上的思考,区分归类判断,化繁为简,最终了解事物的本质,施行道法。

---------------------------------

(世兵第十二)

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

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

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有唐,禹服有苗。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阴阳不乱其气,生死不俛fǔ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

得失不两张,成败不两立。所谓贤、不肖者,古今一也。

君子不惰,真人不怠,无见、久贫贱则据简之,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奚官奴。

海内荒乱,立为世师,莫不天地善谋,日月不息迺(nǎi)成,四时精习象神,孰谓能之,素成其用,先知其故。

汤能以七十里放桀,武王以百里伐纣,知一不烦,千方万曲,所杂齐同,胜道不一,知者计全,明将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

欲喻至德之美者,其虑不与俗同,欲验九天之高者,行不径请,是以忠臣不先其身而后其君,寒心孤立悬命,将军野战则国弊民罢,城守则食人灼骸。

计失,其国削主困,为天下笑,持国计者可以无详乎?固有过计有尝试。

是以曹沬为鲁将,与齐三战而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刎颈而死,则不免为败军擒将。

曹子以为败军擒将,非勇也。

国削名灭,非智也,身死君危,非忠也。

夫死人之事者,不能续人之寿,故退与鲁君计,桓公合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墠位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旦而反,天下震动,四邻惊骇,名传后世。

扶杖於小愧者,大功不成。

故曹子去忿悁之心,立终身之功,弃细忿之愧,立累世之名。

故曹子为知时,鲁君为知人。

剧辛为燕将与赵战,军败,剧辛自刭,燕以失五城,自贼以为祸门,身死以危其君,名实俱灭,是谓失此不还人之计也,非过材之莿(cì)也。

夫得道者务无大失,凡人者务有小善,小善积恶欲,多恶则不积德,不积则多难,多难则浊,浊则无知,多欲则不博,不博则多忧,多忧则浊,浊则无知,欲、恶者,知之所昏也。

夫强不能者,僇(lù)之其言辱,是剧辛能绝而燕王不知人也。

昔善战者举兵相从,陈以五行,战以五音,指天之极,与神同方,类类生成,用一不穷,明者为法,微(唯)道是行,齐过进退,参之天地,出实触虚,禽将破军,发如镞矢,动如雷霆,暴疾捣虚,殷若坏墙,执急节短,用不缦缦,避我所死,就吾所生,趋吾所时,援吾所胜。

故士不折北,兵不困穷。得此道者驱用市人。乘流以逝,与道翱翔,翱翔授取,锢据坚守,呼吸镇移,与时更为,一先一后,音律相奏,一右一左,道无不可,受数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

彼时之至,安可复还,安可控搏。天地不倚,错(措)以待能,度数相使,阴阳相攻,死生相摄,气威相灭,虚实相因。

得失浮县(悬),兵以势胜,时不常使;蚤晚绌嬴,反相殖生,变化无穷,何可胜言。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搏),振荡相转,迟速有命,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

至人遗物,独与道俱,纵驱委命,与时往来,盛衰死生,孰识其期,俨然至湛,孰知其尤。

祸乎福之所倚,福乎祸之所伏,祸与福如纠缠。浑沌错纷,其状若一,交解形状,孰知其则。

芴芒(忽望)无貌,唯圣人而后决其意。

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众人唯唯,安定、祸福、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失反为得,成反为败。

吴大兵强,夫差以困,越栖会稽,勾践霸世。

达人大观,乃见其可,椭枋一术,奚足以游。

往古来今,事孰无邮(尤)。

舜有不孝,尧有不慈,文王桎梏,管仲拘囚。

坱yǎng轧(圠)●(无)垠,孰●(物)得之,至得无私,泛泛乎若不系之舟。

能者以济,不能者以覆。

天不可与谋,地不可与虑。

圣人捐物,从理与舍,众人域域,迫於嗜欲,小知立趋,好恶自惧,夸者死权,自贵矜容,列士徇名,贪夫徇财,至博不给,知时何羞,不肖系俗,贤争於时,细故袃(chài)蒯,奚足以疑,事成欲得,又奚足夸,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勾践不官,二国不定,文王不幽,武王不正,管仲不羞,辱名不与,大贤功不得与,三王钲面备矣。

(大意)

虽然万事万物都会改变,但“道”是从古至今都不会改变的。圣人要顺应天时地利,按照神明、术数而行动,要有大局观念,能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不要因为一些小的失败而放弃大局。

---------------------------------------

(备知第十三)

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万物安之?人情安取?伯夷叔齐能无盗,而不能使人不意已。

申徒狄以为世溷hùn浊不可居,故负石自投于河,不知水中之乱有逾甚者。

德之盛,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舟车不通,何者?其民犹赤子也。

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是以鸟鹊之巢可俯而窥也,麋鹿群居可从而系也。

至世之衰,父子相图,兄弟相疑,何者?其化薄而出于相以有为也。

故为者败之,治者乱之,败则傰péng,乱则阿,阿则理废,傰则义不立。

尧传舜以天下,故好义者以为尧智,其好利者以为尧愚。

汤武放弑利其子,好义者以为无道,而好利之人以为贤。

为彼世不传贤,故有放君,君好傰阿,故有弑主。

夫放弑之所加,亡国之所在,吾未见便乐而安处之者也。

夫处危以忘安,循哀以损乐。

是故国有无服之丧,无军之兵,可以先见也。

是故箕子逃而搏仇牧,商容拘而蹇叔哭。

昔之登高者,下人代之,手足为之汗出,而上人乃始搏折枝而趋操木,止之者僇。

是故天下寒心而人主孤立。

今世之处侧者皆乱臣也,其智足以使主不达,其言足以滑政,其朋党足以相宁于利害。

昔汤用伊尹,周用太公,秦用百里,楚用申麃,齐用管子。

此数大夫之所以高世者,皆亡国之忠臣所以死也。

由是观之非其智能难与也,乃其时命者不可及也。

唯无如是,时有所至而求,时有所至而辞,命有所至而阖,命有所至而辟。

贤不必得时也,不肖不必失命也,是故贤者守时而不肖者守命。

今世非无舜之行也,不知尧之故也,非无汤武之事也,不知伊尹太公之故也。

费仲恶来得辛纣之利而不知武王之伐之也,比干子胥好忠谏而不知其主之煞之也。

费仲恶来者,可谓知心矣,而不知事。

比干子胥者,可谓知事矣,而不知心。圣人者必两备而后能究一世。

(大意)

“道者,万物之注也”,时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你是贤能的人还是平庸的人,无论是求利还是求义,都要在合适的场合时机做合适的事。因此圣人除了懂得做事以外,还要深通人情事理。

---------------------------------------

(兵政第十四)

庞子问鹖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人之,赏以劝战,罚以必众,五者已图,然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故何也?”

鹖冠子曰:“物有生,故金木水火未用而相制,子独不见夫闭关乎?立而倚之则妇人揭之,仆而措之则不择性而能举其中。

若操其端,则虽选士不能绝地,关尚一身而轻重异之者,埶shì使之然也。

夫以关言之,则物有而埶在矣。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不达物生者也。

若达物生者,五尚一也耳。”

庞子曰:“以五为一柰何?”

鹖冠子曰:“天不能以早为晚,地不能以高为下,人不能以男为女,赏不能劝不胜任,罚不能必不可。”

庞子曰:“取功柰何?”

鹖冠子曰:“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因物之然而穷达存焉之二也,在权在埶。

在权,故生财有过富,在埶,故用兵有过胜。

财之生也,力之于地,顺之于天。

兵之胜也,顺之于道,合之于人。

其弗知者,以逆为顺,以患为利。

以逆为顺,故其财贫,以患为利,故其兵禽。

昔之知时者,与道证,弗知者危神明。

道之所亡,神明之败,何物可以留其创?故曰道乎道乎,与神明相保乎。”

庞子曰:“何如而相保?”

鹖冠子曰:“贤生圣,圣生道,道生法,法生神,神生明。

神明者,正之末也,末受之本,是故相保。”

(大意)

人们除了要明白天地五行各种‘道’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懂得人情事理。因为各种‘道’要经过客观现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而人情事理与“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

(学问第十五)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学问服师也,亦有终始乎,抑其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乎?”

鹖冠子曰:“始於初问,终於九道。若不闻九道之解,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以何定乎?”

庞子曰:“何谓九道?”

鹖冠子曰:“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

庞子曰:“愿闻九道之事。”

鹖冠子曰:“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阴阳者,分数所以观气变也,法令者,主道治乱,国之命也,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神徵者,风采光景所以序怪也。伎艺者,如胜同任,所以出无独异也。人情者,小大愚,知贤不肖、雄俊豪英相万也,械器者,假乘焉,世用国备也,处兵者,威柄所持立不败之地也。

九道形心谓之有灵,后能见变而命之,因其所为而定之。

若心无形灵辞,虽搏捆不知所之。

彼心为主,则内将使外,内无巧验,近则不及,远则不至。”

庞子曰:“礼乐仁义忠信,愿闻其合之於数。”

鹖冠子曰:“所谓礼者不犯者也,所谓乐者无菑者也,所谓仁者同好者也,所谓义者同恶者也,所谓忠者久愈亲者也,所谓信者无二响者也。

圣人以此六者卦世得失逆顺之经。

夫离道非数,不可以绪端,不要元法,不可以刽心体,表术?原,虽浅不穷,中虚外博,虽博必虚。”

庞子再拜曰:“有问戒哉虽毋如是,冥材乃健,弗学孰能。此天下至道,而世主废之何哉?”

鹖冠子曰:“不提生於弗器,贱生於无所用,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常知善善,昭缪不易,一揆至今。

不知善善,故有身死国亡绝祀灭宗,细人犹然,不能保寿,义则自况。

(大意)

作为圣人处理各种事务,外要懂得九种‘道’,内要遵守礼乐仁义忠信,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的完善自身和国家。

------------------------------

(世贤第十六)

卓襄王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

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

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临朝为随兵,故若尧之任人也,不用亲戚,而必使能。

其治病也,不任所爱,必使旧医,楚王闻传暮●在身,必待俞跗。”

卓襄王曰:“善。”

庞暖曰:“王其忘乎?

昔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医秦,申麃医郢,原季医晋,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

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数。”

卓襄王曰:“愿闻其数。”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

若扁鹊者,鑱chán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娴)而名出闻於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

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

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大意)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圣人”要有经验,能预先清楚国家的根本问题所在,在祸患发生之前解决它。有这样的“圣人”,君王就能垂拱而天下治了。

---------------------------------------

(天权第十七)

挈天地而能游者,谓之还名,(还名)而不还於名之人明照,光照不能照,己之明是也。

独化终始,随能序致,独立宇宙无封,谓之皇天地。浮悬天地之明,委命相鬲谓之时,通而鬲谓之道,连万物领天地,合膊同根,命曰宇宙。

知宇故无不容也,知宙故无不足也,知德故无不安也,知道故无不听也,知物故无不然也,知一而不知道,故未能达也。

昔行不知所如,往而求者则必惑,索所不知求之象者则必弗得。

故人者莫不蔽於其所不见,鬲於其所不闻,塞於其所不开,诎於其所不能,制於其所不胜,世俗之众笼乎此五也而不通此,未见而有形。

故曰:有无军之兵,有无服之丧。

人之轻死生之故也,人之轻安危之故也。

夫蚊虻坠乎千仞之溪,乃始翱翔而成其容,牛马坠焉,碎而无形。

由是观之,则大者不便,重者创深,兵者涉死而取生,陵危而取安,是故言而然,道而当。

故一蚋叮肤,不寐至旦,半糠入目,四方弗治。

所谓蔽者,岂必障於帷?

隐於帷薄哉!周平弗见之谓蔽。

故病视而目弗见,疾听而耳弗闻,蒙故知能与其所闻见俱尽,鬲故奠务行事与其任力俱终,塞故四发上统而不续而消亡。

夫道者必有应而后至,事者必有德而后成。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

成无为,得无来,详察其道何由然哉。

迷往以观今,是以知其未能。

彼立表而望者不惑,按法而割者不疑,固言有以,希之也,夫望而无表,割无法,其惑之属耶?

所谓惑者,非无日月之明四时之序星辰之行也,因乎反兹而之惑也,惑故疾,视愈乱,惇而易方,兵有符而道有验,备必豫(预)具,虑必蚤定,下因地利,制以五行,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营军陈士不失其宜,五度既正,无事不举,招摇在上,缮者作下,取法於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元武。天地已得,何物不可宰。

理之所居,谓之地,神之所形,谓之天。

知天故能一举而四致并起,而独成鸟乘,随随●蜚垂●。

故昔善讨者非以求利,将以明数,昔善战者非以求胜,将以明胜。

独不见夫隐者乎?设使知之,其知之者屈,已知之矣,若其弗知者,虽师而说,尚不晓也。

悲乎!夫蔽象鬲塞之人未败而崩,未死而禽。设兵取国,武之美也,不动取国,文之华也。

士益武人不益文,一者寡爱,不可胜论。

耳者可以听调声而不能为调声,目者可以视异形而不能为异形,口者可以道神明而不能为神明。

故先王之服,师术者呼往发蒙,释约解刺,达昏开明,而且知焉,故能说适计险,历越逾俗,轶伦越等,知略之见,遗跋众人,求绝绍远,难之在前者能当之,难之在后者能章之,要领天下而无疏,远乎敌国之制,战胜攻取之道,应物而不穷,以一宰万而不总,类类生之,耀名之所在,究贤能之变,极萧楯之元,谓之无方之传,著乎无封之宇。

制事内不能究其形者,用兵外不能充其功。

彼兵者,有天有人有地,兵极人,人极地,地极天,天有胜,地有维,人有成。故善用兵者慎以天胜,以地维,以人成。

王者明白何设不可图。

所谓天者,非以无验有胜,非以日势之长而万物之所受服者邪。

彼天生物而不物者,其原阴阳也,四时生长收藏而不失序者,其权音也,音在乎不可传者,其功英也。

故所肄学兵必先天权,陈以五行,战以五音,左倍宫角,右挟商羽,徵zhǐ君为随,以??无素之众。

陆溺溺人故能往来,窦决独金而不连,绝道之纪,乱天之文,干音之谓违物之情,天之不纲,其咎燥凶。

欲无乱逆,谨司天英,天英各失,三军无实。

夫不英而实,孰有其物?常圣博古今,复一,日者、天地之所待而阖耳。

故天权、神曲,五音、术兵。

逸言曰:章以祸福,若合符节。凡事者,生於虑,成於务,失於惊。

(大意)

通过人情物理经验可以帮助人们预判安危,建功立业。而人情物理最关键是要坚持最根本的“一”道,也就是把各种因素都结合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果不懂得“一”道,那就会惊慌失措,造成失败。

----------------------------------------

(能天第十八)

原圣,心之作,情隐微而后起,散无方而求监焉,轶元眇而后无,杭澄幽而思谨焉,截六际而不绞。

观乎孰莫,听乎无罔,极乎无系,论乎窈冥,湛不乱纷,故能绝尘埃而立乎太清,往无与俱,来无与偕,希备寡属,孤而不伴,所以无疵。

保然独至,传未有之将然;领无首之即次。

度十五而用事,量往来而废兴,因动静而结生。

能天地而举措自然,形也,不可改也,奇耦,数也,不可增减也,成败,兆也,非而长也。

故其得道以立者,地能立之,其得道以仆者,地弗能立也,其得道以安者,地能安之,其得道以危者,地弗能安也,其得道以生者,天能生之,其得道以死者,天弗能生也。

其得道以存者,天能存之,其得道以亡者,天弗能存也。彼安危,埶也,存亡,理也,何可责於天道鬼神奚与?

一者,德之贤也,圣者,贤之爱也,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

以至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口不可以致其意,貌不可以立其状,若道之象,门户是也,贤、不肖、愚知由焉,出入而弗异也。

道者,开物者也,非齐物者也。

故圣道也,道非圣也。

道者,通物者也,圣者,序物者也。

是以有先王之道,而无道之先王。

故圣人者,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

力不若天地,而知天地之任,气不若阴阳,而能为之经,不若万物多,而能为之正,不若众美丽,而能举善指过焉,不若道德富,而能为之崇,不若神明照,而能为之主,不若鬼神潜,而能著其灵,不若金石固,而能烧其劲,不若方圆治,而能陈其形。

昔之得道以立至今不迁者,四时,太山是也,其得道以危,至今不可安者,苓峦、堙溪、橐木,降风是也,其得道以生至今不亡者,日月星辰是也,其得道以亡至今不可存者,苓叶遇霜、朝露遭日是也。

故圣人者,取之於埶,而弗索於察。埶者,其专而在己者也,察者,其散而之物者也。

物乎,物芬芬份份,孰不从一出?至一易?故定审於人,观变於物。

口者,所以抒心诚意也,或不能俞受究晓,扬其所谓,或过其实,故行异者相非,道异者相戾。

詖辞者,革物者也,圣人知其所离,淫辞者,因物者也,圣人知其所合,诈辞者,沮物者也,圣人知其所饰,遁辞者,请物者也,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圣人知其所立。

立者,能效其所,可知也,莫能道其所不及。明谕外内,后能定人。

一在而不可见,道在而不可专。

切譬于渊,其深不测,淩淩乎泳,澹波而不竭。

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小大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

是以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故圣者言之凡也。

(大意)

“道”是公理,所有人都要受到它的影响。而圣人懂得它的规则,在纷繁的事务中坚守原则,这样就能做到与“道”同行,甚至预知未来。

---------------------------------

(武灵王第十九)

武灵王问庞焕曰:“寡人闻飞语流传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愿闻其解。”

庞焕曰:“工者贵无与争,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

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恭憍恣,而无圣人之数,爱人而与,无功而爵,未劳而赏,喜则释罪,怒则妄杀,法民而自慎,少人而自至,繁无用,嗜龟占,高义下合意内之人。

所谓因人事者,结币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复其口,使其所谓是者尽非也,所谓非者尽是也,离君之际用忠臣之路。

所谓战克者,其国已素破,兵从而攻之,因勾践用此而吴国亡,楚用此而陈蔡举,三家用此而智氏亡,韩用此而东分。

今世之言兵也,皆强大者必胜,小弱者必灭,是则小国之君无霸王者,而万乘之主无破亡也。

昔夏广而汤狭,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吴强,此所谓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此阴经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类也。

今或僵尸百万,流血千里,而胜未决也,以为功计之每已不若。

是故圣人昭然独思,忻(xīn凿破阴郁,放飞心情。心情开朗。)然独喜。

若夫耳闻金鼓之声而希功,目见旌旗之色而希陈,手握兵刃之枋而希战,出进合斗而希胜,是襄主之所破亡也。”

武灵慨然叹曰:“存亡在身。微乎哉,福之所生!寡人闻此,日月有以自观。”

昔克德者不诡命,得要者其言不众。

(大意)

‘邦之利器不可以视人’,国家的兴衰存亡与圣人、君王自身的德行息息相关,所以圣人、君王要保持理智,减少欲望,对敌人喜怒不形于色,计谋要暗中策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ms/1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