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丹霞,灵秀泰宁泰宁的两个状元,

点击标题下「泰宁派」可快速   泰宁历史上有过很辉煌的科举盛况,北宋时科甲连第、人文昌盛,民谚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这里出过两个状元、54个进士、个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读书、讲学、著书立说。泰宁的读书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泰宁的两个状元,一个叫叶祖洽(~),宋熙宁三年()状元,另一个是宋庆元二年()的邹应龙。一个小县城能出两个状元,也算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了。

  据说,叶祖洽生前不如意,只官至吏部侍郎,一个从三品的副职。哲宗说他“不可大用”,徽宗“怒其躁妄”。因跟着王安石变法失败,无政绩可言,死后同乡士子也不敢堂堂正正给他立传。叶祖洽让人记住他的,是他奏请哲宗皇帝给泰宁改了现在的这个县名,还有民间的甘露寺的传说,此传说后文详叙。

  再说另一个状元,年中状元的邹应龙,与他一起名留青史的,还有那不朽的状元岩。状元岩这次因为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去,但是邹应龙的故事可以说一说。

  年轻时候的邹应龙,在岩穴里苦读,后来大魁天下,所以当年邹应龙读书的岩穴便被称作状元岩。邹应龙中状元后,状元岩名声大起,包括附近几县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前,都要来状元岩焚香祈祷,请求状元公保佑自己考出好成绩。据说如今还是这样。泰宁县志上说邹应龙23岁中状元后,宦海沉浮40余年,曾出使金国和交趾(今越南),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大约相当于副宰相。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深受民众爱戴。

  多年后,泰宁县把状元岩定位成“孕育出中国唯一一位岩穴状元的儒学圣地”。

  泰宁红军街

  泰宁城中还有一条红军街。红军街原名“岭上街”,由于当年红军三次到泰宁,都住在这条街上,并留下了许多标语和大幅文告,所以后人也叫它“红军街”。

  泰宁曾是革命老区,21个苏区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红色政权,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年至年红军曾三进三出泰宁,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曾多次亲临泰宁布署工作,就住在这条街上的陈家大院内,故又称陈宅为“朱德、周恩来旧居”。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从江西经建宁东移至泰宁,指挥东方军和江西抚河以东地区的红军作战,总部就设在陈家大院。当时随总部前来的,还有时任参谋长的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国家保卫局长邓发、卫生部长彭真、警卫连指导员康克清等同志。同年11月,总部撤回建宁。

  红军街的建筑已很古老,略显破旧,墙上还可清晰看见当年刷的“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标语,街上有“红军井”,还有一篇大幅文告,题目是《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内容主要是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日冠而是同室操戈,号召白军士兵及下级官长行动起来反对国民党和军阀刘和鼎,走到红军中来共同抗日。文告高2.6米,宽4.2米,全文共计字,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这一段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当地政府将该街命名为“红军街”,并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泰宁红军街

红军井

红军街

红军街

红军街

红军街上的巷子

红军街

红军街前的雕塑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古城中的巷子

古城中的巷子

古城中的巷子

待修复的古宅

泰宁遗留下来的古建筑

泰宁唯一剩下的古城门

泰宁的菜

泰宁的菜

赞赏

长按







































拉萨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ms/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