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棣,他是大明最勇武的皇帝,亲率三千

大明宣德三年八月癸巳日,明宣宗朱瞻基在奉天门召集五军都督府的将领和各大掌兵公侯,宣布将于秋高马肥之际,巡阅边关,警饬兵事。请诸将检点人马,候命出师。

文臣们大多劝阻皇帝不要以身犯险。朱瞻基说:“此行并非游幸!朕身居九重,难道不知道安闲舒适?边境百姓,每到收获季节就担心胡虏入侵。安不忘危方能有备无患。”

他传令户部,先发给随征士卒一个月粮饷,随军运送粮秣的民伕从优发放工钱和脚力费用。

祭告了太庙和太岁风雷山川之神后,朱瞻基带领着除刑部尚书外的大半个内阁,自北京出发。

路途中,他严申纪律,禁止扰民,并面谕诸将,统驭部属当爱之如子,士卒才会对待官长如同父兄。自古名将,都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你们要极力效仿。

大军行进到石门驿时,喜峰口的守将正好派人急报:兀良哈的蒙古骑兵,大约一万余人,已经入侵大宁卫,前锋已进抵会州。

兀良哈是朵颜、泰宁和福余三部蒙古的统称。他们在明太祖时内附,太祖设置了三卫羁縻。明成祖时,兀良哈曾力助“靖难之役”。但后来,兀良哈三卫却多次南下,袭扰明朝东北边境。

朱瞻基接报后令众将到御营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有的将领提出迅速出击;有的将领持重地建议就地驻扎,再增调各地大军前来。

朱瞻基从容说道:“敌人来犯,肯定以为我军毫无戒备,正好趁此良机进兵。战场瞬息万变,不能姑息纵敌。从这里出喜峰口,地势险要,路径狭小,如果等大军齐头并进,敌人已经大肆抢掠得手后撤退了。朕决定,亲率三千铁骑,出其不意,一举击溃敌军。”

将领们受到皇帝的激励,感奋不已,纷纷请求扈从。文臣们再次谏阻,明宣宗说:“兵贵精与和,不在多。三千精兵足矣!”

第二天一早,除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杨荣外,朱瞻基将所有文臣都留在军营中。率领着三千虎狼之师,每人两匹马,十天干粮,赶赴戎机。

朱瞻基在行间又接到前方探报,戍守兴河的前哨——定辽右卫的副千户潘雄在毡帽山和敌军遭遇。敌军势大,潘雄被重重围困。他奋力鏖战,自晨至午,终中流箭阵亡,所部士兵全部殉国。

朱瞻基立即传令,当夜不停,兼程疾进。

年10月15日凌晨,明军到达宽河(今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离敌军大本营约20里。朱瞻基将士兵分为两翼,左右夹击,冲向敌营。

他当年跟随爷爷永乐大帝几次出塞,远征漠北蒙古,弓马娴熟,因此也手执弓箭掠阵。

两军相交,激斗不休,一个时辰内未分胜负。朱瞻基还亲手格毙三人。

他让近卫竖起黄龙大纛旗,指挥京军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将士,一起施放火铳。

刹那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弹丸如雨。

敌军望见黄龙旗,明白是汉家天子御驾亲征,已料知获胜无望。等到神机营开火,死伤枕籍,剩下的不是下马罗拜就是四散溃逃。

从征的忠勇王金忠(元世祖时恒阳王也速不花后裔,蒙古名也土干,永乐年间归附)和他的外甥把台向朱瞻基请求,带兵追击敌军。朱瞻基钦准。

金忠和把台刚刚走出御营,阳武侯薛禄就对明宣宗说:“忠勇王舅甥也是蒙古人。现在允许他们出击,很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朱瞻基自信地说道:“朕此战实为天下苍生,是去是留,任从他们选择!如果一心求去,就算他们朝夕随侍,也无济于事!”

薛禄又试探着说:“要不让他们俩留下一个?”

朱瞻基笑着说:“一走一留,反而让人心生疑虑。况且朕待他们素来宽厚,犬马尚且识得豢养之恩,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朕!”

几天后,金忠和把台果然押解着擒获的敌人和数百头牛马回来。朱瞻基自喜有知人之明,传令以御馔犒赏金忠麾下将士,并亲自用大金爵(三足两耳酒杯)斟酒给金忠。

朱瞻基高兴地说:“王者御下,也不过一个‘诚’字。居上者多疑少谋,下属就只会保身免祸,谁还肯尽忠王事?汉武帝曾重用金日磾,朕信任金忠有何不妥呢?”

其他犁庭扫穴的将领也相继归来,有大臣建议将俘虏的14岁以上男子全部诛杀。朱瞻基拒绝:“敌人当然可恨,一律处死却有悖仁政。甄别罪过,杀其首恶足矣!其他人应善加对待!”

10月23日,宽河之役胜利结束。明宣宗下诏,主力班师回京。

车驾入关后,沿途百姓奔走相告,聚观凯旋的明军,还有连绵几十里俘获的驼马牛羊。

当年,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指挥佥事脱鲁火绰、俺失塔木儿、脱火赤等人遣使入京谢罪,贡献马匹等方物,并请求朝廷封赠。

琉球国使臣郑义才、朝鲜国使臣赵浚以及东兰州土司、施州卫盘顺宣抚司、荣美宣抚司也次第入贡。

有明三百年,自成祖远征后,亲身出塞凯旋而返的唯有宣宗。中后期战争,世人只知有万历三大征,不知有宣德宽河之役。三大征后,明朝国力每况愈下;而宽河一役,却以三千精骑昭示了大国雄风,奠定了东北的十年和平!

贩史者每日更新,感谢各位读者大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tq/1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