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经取穴疗法,首先判断坐骨神经痛属于何经病变。如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的疼痛,就取上接手少阳三焦经的支沟穴;如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的疼痛,就取手太阳小肠经的腕骨穴。
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治法:患者取立位,将手放在桌上,手背朝上。术者以手指按压准备针刺的穴位,扪寻准确,常规消毒后,用速刺法将针刺入,进针后捻转得气,使患者出现较强的酸、胀、热的感觉向针刺上下部位扩散,若直接传感到患部,则效果尤佳。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
同时嘱患者在留针期间作腰部和患侧下肢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量逐渐加大;被动运动用力不宜过猛,要轻缓而柔。运动与针刺相配合,一般运动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运动越大,效果越明显。
陈X,男,49岁,干部。左侧腰部疼痛已一月余,近日行走腿痛加重。遇冷、弯腰、直腿抬高痛甚,曾经中西药物、针灸,以及强的松龙局部封闭等治疗,迁延不愈。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血沉及抗“0”化验均无异常。查体:患者行动困难,左侧腿高举征阳性(20°),踝反射减低,同侧环跳、阳陵泉、踝点有压痛感。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左侧坐骨神经痛(足少阳经)、痛痹。
治疗:立即针右侧上肢支沟穴,顺经斜刺0.8寸,得气后,右手扶物直立,活动左下肢,30分钟后起针。患者顿觉疼痛大减,直腿高举征(50°),共治疗3次,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恢复工作。一年后随访未有复发。
《针灸临床集验》一书。
选用支沟穴、腕骨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上下接通,同气相求。釆用缪刺法,更取得特异作用。在治疗时,让患者活动下肢,一是通过运动可疏通下肢血脉;二是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肢疼痛处,易激发经气,达到气至病所之目的,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附:坐骨神经痛的其他疗法体针(一)取穴
主穴:环跳、阳陵泉、环中上。
配穴:委中、肾俞、八髎、昆仑、殷门、丘墟。
环中上穴位置:半屈下肢,于尾骨尖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上2寸、外上5分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穴,配穴据症而用。如为根性坐骨神经痛,酌加肾俞、八L;如为干性,酌加下肢腧穴。环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阳陵泉亦须深刺,以同样手法令针感到达足背;环中上穴直剌3~5寸,得气后重施雀啄术不留针。其馀穴位的针感也务求能向远端放射。一旦气至,即行留针。留针时间,20~60分钟不等,视疼痛剧烈程度而定。如剧痛不缓解者,可长至2小时。每隔5~10分钟捻针1次,平补平泻,强度中等,针感迟钝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重者日针2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例,其有效率在88.75~97.5%,平均治疗次数10次左右[4~7]。
电针(一)取穴
主穴:坐骨神经投影点(下简称投影点)、环跳、腰4~5夹脊、秩边、腰阳关。
配穴:干性:阳陵泉、条山(条口透承山)、殷门;根性:委中、承扶、条山;足三里。
投影点位置: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至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稍下1/3处,为坐骨神经走行处(梨状肌下孔)。
(二)治法
按不同坐骨神经痛类型取穴,干性取投影点或环跳,根性则取腰4~5夹脊或秩边,分别加配穴2~3穴。腰阳关则不论何种类型,加配足三里。投影点,宜用4寸长银针以70度角刺入,针尖稍斜向内侧,当刺中神经干时有触电样针感沿下肢传至足趾;腰阳关直剌1~2寸,至针下有空虚感;环跳和夹脊穴以及配穴,均以28号毫针深刺,激发针感向足部放散。然后可将针退至皮下约0.5厘米处,并与G电针仪相连,阴极接主穴,阳极接配穴,采用断续波或连续波,频率每秒钟3~80次,电流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15~30分钟。电针每次只选用二穴(一主穴,一配穴),馀穴可针刺,操作方法同体针部分,留针30分钟至1小时。针后可加灸或罐。本法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痊愈:弯腰后伸正常,直腿抬高试验与健侧一致,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消失;2、显效:弯腰后伸接近正常,直腿抬高55度,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明显减轻;3、有效:弯腰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较治疗前增加,沿坐骨神经通路仍有压痛;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刺血(一)取穴
主穴:分两组。1、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2、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绝骨、跗阳、丘墟、昆仑。
(二)治法
第一组偏重于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1~2穴;第二组偏重于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2~4穴。以16号三棱针消毒后,于所选穴位或穴位周围显露的静脉血管(均作常规消毒),行点刺出血,血止拔罐,约2~3分钟去罐,并用碘酒消毒局部。本病症第一次治疗时,出血量宜多一些,数穴之总出血量须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约10~30毫升)。首次治疗若疼痛未止,隔2~3天再刺。治疗2次后,一般应间隔7~10天后进行。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例,总有效率达96%[19]。
穴位微波疗法(一)取穴
主穴:环跳、秩边、阳陵泉、殷门、委中、风市、承山、昆仑。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6穴。先以28~30号毫针刺入,使之得气。然后,将微波针灸仪的输出电极接到针柄上,调节输出功率,一般以患者感到微温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0例,痊愈23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以病程短而又疼痛剧烈者,效果为佳[20]。
拔罐(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2、腰俞、委中、坐骨
配穴:承山、殷门、绝骨。
坐骨穴位置:大转子与尾首尖连线中点下一寸。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施针罐法,第二组施刺络拔罐法,可固定用一组,亦可交替选用。第一组宜先针主穴,得气后施以热补手法,继针配穴,用乎补平泻手法。再在主穴上分别插上艾段点燃,在针身周围垫一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硬纸片,以防艾灰跌落汤伤皮肤。艾条燃尽后,将艾灰及硬纸片撤去。针柄上加一95%酒精棉球,以架火法点燃后拔罐,或者用抽吸法吸拔。可根据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罐具。吸拔时间为15~20分钟,以局部呈现暗红色瘀斑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第二组穴,每次选3~4穴,首先寻找穴位周围之浅表静脉,以三棱针缓慢地斜刺入静脉中即出针,如静脉不显露者,可直接点刺穴位。然后,迅即在点刺部拔罐,留罐5~15分钟,一般以出血自止为度。去罐后可酌情加敷白芨粉以防感染。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第一组穴共治例,结果临床痊愈例,显效91例,有效4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5%(21,22)。以第二组穴共治例,结果临床治愈7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95%[23]。
往期大事1.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六年保守自疗经历...血泪教训,很真实!2.一根针扎破肺,老人险丧命!医生曝光原因让所有人震惊!3.我是一个多年“非法行医”的民间中医,“祖传针法”濒临失传,愧对祖宗!4.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尴尬:中西医课程六四分,毕业等于失业?!5.一位乡村中医的日记被曝:别人说我傻?现实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