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新桥乡大力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形成竹林7.27万亩、高山优质稻亩、高山茭白亩、高山红花莲亩、高山黄桃亩、烟叶亩,致力形成“一村一品”“连村成片”“集群成链”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如今一幅幅产业兴、农村美、村民富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闽台融合,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
在新桥乡水源村的高山蔬菜种植地里,20余名农民正忙着栽种、覆膜、浇水等,一派热闹的劳动场景。新桥乡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吸引台湾农民邱耀镇进驻新桥乡水源村、大兴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目前已流转水源村亩、大兴村亩土地,种植台湾优质品种“珍甜水果高丽菜”。
台湾农民邱耀镇说:“我在大陆从事蔬菜种植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今年选在泰宁县新桥乡,主要是看中了这里距乡集镇距离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优越的区位条件。目前,我们已先行完成65亩水果高丽菜试种植,每亩产量预计可达到斤,待成熟之后将销往福州、广东、江西等地。”
此前,水源村以种植水稻、烟草、瓜果为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水源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山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每亩蔬菜采摘后售卖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元收入。
跨村联建,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特色种植产业能够富民增收,独特的经营模式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为做大米酒产业,新桥乡突破传统党建的地域限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岭下村党支部为跨村联建主村,联合大源村党支部、新桥村党支部、坑坪村党支部、汾信村党支部成立新桥乡峨嵋联村党总支,探索推行“四桥连心”党建模式,即架起“组织互融桥、抱团发展桥、联创联治桥、服务民生桥”,由各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或带领其他村干部、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成立农民合作社或生态农场,实现米酒、笋竹产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目前,联村党总支在摸排村民意向、摸透米酒资源、摸清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与岭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指导农户组建“一杯米酒”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按标准统一收购农户的“岭红”米酒。合作社成立以来,公司共收购农户米酒3.6万斤,带动农户增收40余万元。
新桥乡汾信村返乡大学生邹水华说:“以前找工作要去上海,有很多麻烦,现在在村里田间地头,不仅有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人。”下一步,新桥乡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泰宁县委乡村振兴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