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老船知多少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中国水运报」

□赖晨

闽江流域,地域辽阔,山峦重叠,溪河盘亘,既长且远,形成“非梯航不通”的特殊地理环境。这里物产富饶,盛产木材、藤、棕、铁、生漆、桐油、苎麻和蛎灰等造船物料。闽江流域的先民采伐树木,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驾舟载物,与外地贸易往来,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闽江逐渐成为该省的经济大动脉,闽江流域的人民长期使用各种木质船进行航运。

闽江:经济动脉

闽江水系呈扇形,支流分布较广,流域面积六万多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的一半。南平以上,分成三大支流:左边是建溪及其支流,流域包括整个建宁府和浙江的庆元县;右边是沙溪及其各支流,流域包括延平府大部和汀州府北半部;中间是富屯溪及其各支流,流域包括整个邵武府和延平府北部。南平以下和水口以上,有流经永春州大田县、延平府尤溪县的尤溪;及流经古田县的古田溪。下游支流为大樟溪,流域包括永春州的德化县和福州府的永福县(今永泰县)。闽江中、下游还另有许多小支流。整个流域包括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全部,福州府和永春州的大部,汀州府的北半部,面积超过全省之半。闽江水系不但流域比较广,而且便于行船通航。和经淡水湖汇入长江的湘江、赣江不同,闽江直接流入大海。这就让福建腹地的山货——茶叶、大米、木材和纸张等,可以通过便利的闽江水运输送到福州,然后再直接出口。由沿海、外省和外国输入的食盐、洋布、西药和煤油。

闽江是福建省的经济大动脉之一,通过闽江运输的物资有大米、茶叶、木材、食盐以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闽县乡土志·商务杂述》载:“八闽物产以茶木纸为大宗,皆非产自福州也。然巨商大贾,其营运所集,必以福州为的,故出南门数里则转移之众已肩属于道。江潮一涨,其待输运之舰,帆樯尤林立焉。”可见福州港通往闽江的水上运输之繁盛景象。

从闽江上游各县运往福州货物称作“下行货”,有米、茶、木材、竹、纸、糖、笋干、香菇、莲子、中药材、樟脑、桐油、生漆、染料等,以米、茶叶、木材、竹为大宗。从福州输往闽江上游各县货物称作“上行货”,有食盐、洋布、棉纱、西药、百货、京果、铁器、五金、煤、煤油、纸烟、火柴等,其中以食盐为大宗。

茶叶产地遍及闽北各地,以武夷山为盛。在年前,朝廷禁止茶叶从福州港出口。因此,茶叶运输路线是从产地雇人挑运出分水关,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这是三省通衢之地,水陆码头齐备,商店货号林立,甚为繁华。如走杭州路线则在河口下船,沿信江北上至上饶,再到江西玉山,陆行至浙江江山,再下船至杭州,顺大运河行销全国各地。如走汉口路线则顺信江下至鄱阳湖,再抵汉口,转运全国各地。这就是传统的茶叶运输路线。茶叶运输国外指定在广州或上海出口。

年,因为太平军兴,截断了传统茶叶商道,福州港茶禁被解除了,闽江则把闽北产茶区和福州有机联系起来,著名的福州茶港便应运而生。到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超过广州,年又超过上海。年茶叶出口量高达一亿多磅,创福州港茶叶输出量最高纪录。这些数量庞大的茶叶均从闽北各地装袋封箱,雇工挑上溪船,顺流而下抵福州,再装上海轮,行销海内外。这一时期,闽江堪称得上是北茶南运的黄金水道。

鸠尾船:输送百货保供需

福州上游最大的木质帆船是“鸠尾”船,又名“课差”船,载重五百担左右,穿走福州至南平、洋口、沙县,丰水期可由南平溯行至建瓯。

鸠尾船是一种盐船,不搭载旅客般装运每包三百斤的食盐一百五十包。上行除运输食盐外,还捎带百杂各货,以及面粉、洋油、冰糖、咸鱼等;下行自然不肯空回,装载米粮、茶叶、纸张及各种山区土货。航行时需八人操作:船头有“滩头”(引港)“闲人”“副滩头”,船尾有“艄公”“帮大”“煮饭兼站舵”,左右各有一人,负责协助急转、引港。运盐时,岸上需募雇十五至二十五名纤夫。在舟楫往来如鲫的闽江上,可谓是宠然大物。

福建产海盐,江西产粮食,福建沿海各县产海盐,闽北各县产粮。为解决粮盐供需矛盾,在省内方面,余粮缺盐县份的粮食与缺粮余盐县份的食盐互为调剂。在省际方面,则以闽盐换取赣米,以弥补闽粮之不足。按当时福建水陆交通状况,闽江航运承担上行运盐,下行运粮任务最为适宜。根据福建盐务管理局规定,闽盐运输采用招商承包的办法,按销盐区域额运销,其指定区域称作销岸。全省划分为十四个销岸,其中以延(南平)建(建瓯)邵(邵武)销岸为最大。延建邵销岸的配盐由沿海产地用木帆船运至福州中转至销岸,再装上鸠尾船,取道闽江,运抵延建邵销岸。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字归纳,年至年,延建邵销岸配盐平均每年约为二十三万多担,以鸠尾船每艘载盐两百担计,每年约需一千多艘次鸠尾船贩运。

鼠船:客货并载有分量

闽江半溪船以“鼠船”为主。它因形似鼠而得名,头尾尖,船底薄且平、船体窄而长,有船篷、船舵,并配有竹篙、木浆、橹。

鼠船始于北宋,产于福建省福州府闽清县,所以又称之为“闽清船”,长两丈四尺,宽两丈五尺,高月二尺六寸,船体轻,吃水浅,适合于内溪支流航行。

鼠船有“大鼠”和“小鼠”之分,兼载客、货。“大鼠”载重两百至三百担,船上由“滩头”“闲人”“艄公”“帮大”等四人操作,上行时需雇纤夫八人。这种船可通至建阳、拿口、下茂等处。“小鼠”载重一百至一百五十担,可通至建阳、水吉、将乐、邵武、永安等处。

清末民初,推广到建溪、沙溪、富屯溪。传至各地后,有称为舴船、大头船、舴艋船等,其尺寸及载重量也不尽相同,邵武、光泽的船还添设风帆。民国前期,仅闽清县就有一千多艘,抗战后逐渐减少。上世纪四十年代,沙县有四十多艘,永安、将乐各有五十艘,尤溪、建宁、泰宁各有三十艘。五十年代起,鼠船开始沿着九龙溪传入清流、宁化。年,鼠船逐渐被淘汰了。

鸡公船:稳当灵活结队行

鸡公船的首尾尖而高翘平底船,身呈流线型,外壳又涂红油漆,貌似公鸡。鸡公船无舵桨,航行时使用篙桨。蒿桨是以坚硬的黄楮柴制成,约五米长。直径三、四公分,一端顶包铁钎为篙用来撑船;另一端为桨可以划水,桨端呈叶片状,三公分厚,十公分宽,一米长。

鸡公船多在富屯溪、沙溪流域行驶。闽江上源溪流,水流缓慢,适合此船航行。浅水航行用篙撑动,船底可拖沙石而过。航驶在深水险滩时,把篙桨挂在船尾的活动铁钩上,掌舵、摇橹、横划,一桨多用,十分便利。明清以后,鸡公船已驶向闽江流域,此时船身较上源船为更大型,结构如旧。大型鸡公船,前头加两把篙桨,功能撑划并用。驶到闽江上的鸡公船为五至六吨级。鸡公船多成帮结队而行,有把头船和济润船,行止统一,号令一致,称霸两溪。鸡公船帮为了争夺航道和停靠站码头,常有争斗,其篙桨是争斗时的上乘武器,有争必赢。主要以江西鸡公船帮曾长期控制南平两溪的溪河航道,直至民国初年,才被闽清船帮所取代。这种长途运输船帮,与其说是工帮,不如说其是商帮。

鸡公船的内部结构:面长九至十米,宽一点四至一点五米;底长八点五至九米,宽六十公分;船深度为六十至七十公分。鸡公船不用中脊骨,以三公分(寸)厚的樟木板和樟木大梁支架而成,设头尾中、大梁架七座,中肚矮梁架三座,结构十分牢固坚硬。鸡公船头翘十公分,尾翘三十公分,平底吃水,舵行稳当灵活。

柴荡船:高唱船歌向前进

平水荡航行于水口、福州之间,运输柴炭、柴草、纸草、纸张、大米、杂货。其中以“柴荡船”最为著名,顾名思义,柴荡船是闽江中、下游运输柴薪的大型木帆船。

柴荡船开始时是放大了的乌篷船,后来逐步改进加大。而成为十吨级短途运输船只加挂风帆以利溯水而行。翘高尾搭高架设掌舵台,适应装柴量大,便于瞭望航道.

柴荡船特点是平尖头,尾高翘三米。后仓设三米高掌舵架头,还设置头梢。船头仓大梁中立有二十米长的风帆桅杆。头仓舷两旁、尾仓舷两旁各设一把划桨。每艘置两舵四桨,五、六把撑船竹篙。

当下水行舟使桨划,上水时顺风时以帆推动,水手得以安闲谈笑。无风或逆风逆水,则要三人拉缆,二人撑篙,十分艰辛。缆绳特长达几百米,绳料以十二股苧棕混绞,坚韧柔软。平水荡起运、下水航行时为取得动作整齐和桨拍节奏有律,哼唱“嗨噢河!嗨噢呵!”的船号行进。上水拉缆时唱着类似夯歌似的船歌,内容主要是描述闽江各难头美妙的景色和船工的想象。这种船只获利丰厚,船行时气势宏大,有声有色,颇为壮观。

柴荡船构造,也类似鸡公船,用料皆为樟木,以三公分厚板,钉附在七座大梁架和三座矮梁架上。船面宽三至三米五,长二十米。底宽点一至一点二米,长一十五米。船深度一点三米。

此船只在樟湖以上,太平以下才有。风行二十多年之久,活跃在闽江中游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便自动淘汰了。取代柴荡船的是麻雀船。

麻雀船:流线如鱼省时力

麻雀船是一种里溪船,包括“十锦标”“闽清鼠”等,载重三十至六十担,分为三舱、四舱、四舱半等若干等级,可通至松溪、崇安、光泽、泰宁、建宁、清流等处,并能深入尤溪、古田溪、梅溪、大樟溪。闽江有相当部分“雀船”产自建宁、泰宁。那里的商贩在富屯溪支流金溪上游制成四舱“雀船”,就地买来大米,半载而下,行至洋口再将米补购装满,运到福州,连船带米一起卖掉,空手返回,重行造船运米,省去逆水行舟的艰难程序。

麻雀船首尾底呈尖形,肚大呈流线型,活象剖开的下半部鱼体。由于流线如鱼体形象驾驶灵活。风与水对船的阻力小,下水航速达每小时四十华里,上水扬帆,航速与汽轮儿乎相当。此船只需二人驾驶,较平水荡省工三分之二。船主掌后舵兼撑划左舷桨,上水时兼撑右舷篙同时扬帆握向。帮工伙讨撑划右舷桨,上水时兼撑左舷篙。载重量与平水荡差不多,具有省工省力快速灵活的优点,故雀船仔木帆船,风行闽江四十年之久。

雀船仔制造材料主要是杉木,其次是樟木,也用松木,材料价廉,船身较轻。雀船仔构造以尖底不翘头而不同于其他船。它使用一条弧形的直径十公分的杉木脊骨,从头经底到尾,连接梭形的两船舷。船头尾只设两座梁架,船肚以肋骨连接脊骨舷骨,肋骨分仓。四排肋骨船肚五仓船,载重十五吨;五排肋骨船肚为六仓船,载重二十吨。桅杆有七米高,帆是竖直的长方三乘以五米。雀船仔面宽三点五米,船长一十七米,船仓深一点一米。

历史上,麻雀船是运送闽北溪米到福州的主要交通工具。福州为省会所在地,人烟稠密,历来为缺粮区,所需米粮相当一部分由闽北产粮区供给,这种米粮称作溪米。在福州南台闽江码头下货,如果运输溪米的米船三日未到,市面米价则立即暴涨。据《光泽乡土志略》记载,光泽年产二十余万石大米,其中有三万至四万石大米由闽江水道运销福州。据统计,闽北各地运往福州溪米,每年约计六十多万担,以闽江水系运米的麻雀船每艘平均装运一百担计,每年约需六千多艘麻雀船穿梭于闽江河流。这是何等壮观的水上运粮景象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xw/13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