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7月份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新增贷款规模多于去年同期水平,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社融回落体现了治理表外融资的大趋势,政府债券融资的明显偏弱,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从而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
具体来看,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新增社融低于预期,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是主要原因”。温彬分析称,一方面,在防风险的政策要求下,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治理持续从严,表外融资继续呈现压降态势,7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亿元、亿元和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少减1亿元、多减亿元和亿元;另一方面,新增政府债券不及预期,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明显慢于往年,7月政府债券融资仅有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亿元。
信贷方面,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亿元。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业内专家分析称,从总量上看,7月贷款规模比上年同期多增多亿,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信贷规模仍保持了较高水平。
从结构上看,住户贷款增加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亿元。“居民贷款的回落主要可能是因为房地产销售市场开始降温了。”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表示,受多方因素的影响,7月居民购房热情有所回落。在房地产销售回落之后,居民中长期贷款自然会回落。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亿元。与此同时,结构上的一些变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