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富春宋韵的一座北高峰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银湖街道位于富阳区北部,境内北部多山,南部为平原,东西两侧各有山脉向外延伸,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山峰是西岩山。新义溪(白洋溪)、坑西溪分别发源于铜岭与坑西,自北向南流贯境内,受降溪由东北方向流入,三溪大部分水流分别次第汇入北渠,最后注入富春江。少量水汇入新桥江,经大浦闸、恩波桥流入富春江。

银湖境内群山逶迤,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尤其是富春宋韵文化卓立明眼,可以说是富春宋韵文化的“北高峰”。

泗洲:宋代造纸作坊遗址

对于银湖街道来讲,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位于凤凰山北麓的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因为它是富阳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是富阳的至宝。

年,国道改建,工作人员在泗洲村意外发现了这一遗址。在后续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出土了钱币、石磨、石钵、碗、罐、盆、缸、壶等器物约3万件,而且还整理认定了房址、水池、水井、排水沟、灶、灰坑等多处遗迹。

后经专家认定,此处为宋代造竹纸作坊遗址。从现场出土的“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等纪年铭文砖推断,该遗址最早启用于北宋初期。至道,是宋太宗年号;大中祥符,是宋真宗年号。

这说明,至少在北宋初期,泗洲一带就开始了竹纸的生产。泗洲村历史上也曾被称为水竹村,水和竹正是造纸最重要的两种元素。看来,泗洲造纸作坊遗址落户于泗洲村,并非偶然。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后被认定为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造竹纸作坊遗址,其工艺流程完整,造纸技术先进,为研究宋代中国南方乃至世界造纸工艺的传承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凤凰山:苏轼赋诗《妙庭观》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所在的位置,有一座文化名山,叫凤凰山。凤凰山上,现在有一个朝阳寺,始建于唐朝,据说鸟窠禅师曾在此讲经说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曾多次到访并留有诗句。

笔者没有查到苏东坡为朝阳寺写的诗,倒是查到了苏轼曾为凤凰山上的妙庭观写的诗。妙庭观,原名明真观,宋英宗治平二年(年)改称妙庭观,据传是西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宅。《富阳县志》记载,宋天圣年间(—),道士朱去非在凤凰山上凿池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即破碎,丹亦飞去。这当然只是一个被传得有点玄乎的故事。苏轼参观完妙庭观后,写了《妙庭观二首》:

(一)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憐九转功成后,却把飞仙乞肉芝。

(二)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刘安。

苏轼在诗中讽刺了那些攀附权贵的小人。多年以后,南宋诗人范成大途经富阳,也来到妙庭观,赋诗《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南宋名臣王十朋也曾夜宿妙庭观,留诗《宿妙庭观》。看来,凤凰山上与宋代相关的故事还是挺多的。

谢墓:北宋谢氏家族的朝拜地

北宋时期,富春大地上曾有一个显赫的谢氏家族,一门三代六进士:谢涛、谢炎、谢绛、谢景初、谢景平、谢景温。梅尧臣、欧阳修、沈括、黄庭坚、王安礼,都是谢家的亲戚。梅尧臣是谢绛的二妹夫,而欧阳修与谢绛长子谢景初是连襟。沈括与谢绛是表兄弟,黄庭坚是谢绛的孙女婿,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是谢绛的女婿。关系错综复杂,真要理一理,非厚厚的一本书不可。

根据史料记载,谢家祖上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越国时,与富阳结缘。

《富春志》载:吴越杭州盐官县令谢懿文墓在富阳县东十里乡春明村(今高桥谢墓)。谢懿文之子谢崇礼,自吴越钱氏归顺北宋后,任泰宁军节度使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卒后,归葬谢墓。

谢崇礼之子谢涛,进士及第,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家,在北宋前中期的历史舞台上活动长达四十余年。谢涛在做地方官时,兴利除弊,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

谢涛去世时,欧阳修曾为其撰写铭文:“祖令盐官,始葬富阳,其昌自公。富阳之原三世而墓。父大于祖,子大于父,后有贤嗣,又有令孙。”贤嗣就是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复举进士甲第”的谢绛,令孙为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

谢涛墓也在谢墓。

每年的清明节,谢氏家族成员都要到谢墓去扫墓、祭拜,谢墓是谢氏家族的朝拜之地。

唐家坞:岳飞遗韵今犹在

唐家坞祝家湾白昇山之阳,长眠着一位与岳飞关系甚密的忠臣。他就是南宋名臣祝允哲。

据史料记载,祝允哲,字明卿,江山人,北宋熙宁二年(年)出生,卒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年)。祝允哲有才学,元符三年(年)考中进士,靖康元年(年)任武翊卫大制参,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南宋建炎元年(年),受韩世忠命屯兵西宁,曾与岳飞并肩抗金。在共同的抗金岁月中,祝允哲和岳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就是在和祝允哲的相互述怀中产生的。

岳飞被诬入狱后,祝允哲曾上《乞保良将疏》,以“臣哲甘以七十口家眷投入大理狱代,飞父子出征,使飞而能立功,则赦臣无罪;若飞而败绩,则诛臣家七十口肆诸市朝,臣亦快然无憾”力保岳飞。

祝允哲后受忌恨打击,被贬往潮州任推官。圣旨下来,祝允哲无奈启程,沿西溪、余杭、坑西一路而行。行至唐家坞地界时,噩耗传来,岳飞父子竟在风波亭遇害了。祝允哲闻讯,悲从中来,仰天长啸,竟至昏厥,不省人事。数日后,这位曾与岳飞并肩战斗的忠臣与世长辞,追随岳飞而去。

祝允哲去世后,是赐葬在当地的白昇山,还是家人将其就近安葬在白昇山,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祝家湾有幸,白昇山有幸,祝允哲的忠骨和他的忠魂永远地留在唐家坞这一湾青山之中。

勤丰:宋代古寺藏深山

两宋时期,富阳佛教兴盛,寺庙甚多。当时除了一些原有寺庙外,还新建了不少寺庙。这些寺庙历经岁月沧桑变化,毁了建,建了毁,能留存至今,依然在弘扬佛法的,可谓少之又少。位于银湖街道的白龙寺,是其中之一。

据光绪三十二年《富阳县志》记载,在银湖街道勤丰村白龙山麓的白龙禅寺,建于宋高宗乾德二年(年),由清泰禅师建造,原名玉龙山法云院,又名法云寺。宋治平二年(年),法云寺改名慈云寺。明洪武年间(—)归并永宁寺,正统年间(—),由县北安辰里净觉院僧玉山等复兴主持。景泰元年(年)九月,地方百姓求雨,得真龙显影,改名白龙寺。白龙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白龙禅寺从宋代开始,到明清之际,兴了又衰,毁了又建,始终屹立在勤丰村的大山坳里,普度众生。白龙寺隐藏在深山之中,静卧于山峦之间,与清风明月相伴,晨钟暮鼓,是富阳城北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往,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篇。

清文人邵士庄在《重游白龙山寺》一诗中写道:

群峰缥缈接诸天,路入盘遥引碧泉。

松老层岩常带雨,支深古洞更生烟。

绀园隐见珠客出,宝刹虚无佛日悬。

拄杖山僧隐客话,不教惊起白龙眠。

邵士庄是清富阳开化里人,就是现在的银湖街道新义人。新义离白龙寺不远,新义白龙坞有山道与白龙寺相连,邵士庄当年很可能就是从白龙坞翻越狗叫岭前往白龙寺的。

改革开放后,白龙禅寺恢复重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额“白龙禅寺”,圆通宝殿建成后,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题写匾额“圆通宝殿”。白龙寺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寺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地:南宋宰相周必大墓的秘密

大地村,在银湖街道西北部,东望千家村,南连春建咸康,西接临安板桥,北邻西坞自然村。大地村是由原大畈、芳地两村合并而成的。

在芳地村青龙山麓,有一座古墓,占地面积约二十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十米处有一花岗石墓碑,上刻《富春始祖周必大墓志铭》。

据《大地村微村志》介绍,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即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周必大是三国名将周瑜第33代孙。周必大从小很聪明,年轻时英俊奇伟,四岁时父亲去世,从小母亲对他很严,督促他勤奋读书,十二岁时,母亲也去世,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回吉安。因家庭原因,周必大年少时生活漂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奋,终于成才。绍兴二十一年,周必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绍兴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出任地方官,后来升官为左丞相,封许国公。周必大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历史名人都有很深的交情。周必大生平著书81种,共万字。必大公不遗余力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发展,是南宋初年私家校勘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献学实践和成就对后世的文献校勘、印刷都有一定影响,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芳地村以周必大为始祖,修宗谱、建宗祠。村民们整理周必大的事迹,以此教育族中晚辈,要像周必大一样胸有大志,刻苦勤学,“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

据说,芳地之名也是周必大取的。据民国23年《芳地周氏宗谱》记载:“始祖周必大取村名‘芳地’,寓流芳百世之意。”

周必大在杭为官期间,曾到过芳地,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周必大祖父周诜,宋徽宗宣和年间曾在庐陵任职,后定居庐陵。周必大在宰相任上退休后,回到故乡,叶落归根,逝后安葬于庐陵。

那么,周必大的墓怎么会在大地村呢?原来,“必大其孙九龄公,时官萧山教谕,目观元军南侵,国事日非,遂辞官隐居大峃屿根,并暗运祖父母骸骨,改葬于鼓后山(在温州文成)之阳”。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末,很多温州人移民到了富阳。很可能,周必大后裔的一支也移民到了富阳。他的后裔追随先祖的足迹,落户大地,并建造了周必大墓,以供祭拜。

内容来源:富阳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tq/12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