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以活动引导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下,为了优化网络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营造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氛围,5月27日下午,廊坊十中七年级地理组开展了以《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以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主题的公开课展示及教研活动。

活动由七年级地理组组长杨国栋老师主持,刘丽老师进行公开课的展示。七、八年级多个学科组参与听课、评课以及随后的教研,郭丽荣副校长、刘海燕主任、邢燕主任进行了点评。

公开课展示

刘丽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福建省泰宁县》,整节课紧扣教研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引导每个环节,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平台与机会,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教学研讨

观摩课结束后,学校各位领导及老师们对刘丽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开展教研。

地理组教研

葛兰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第一方面,设计新颖。结合泰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刘老师引入了大头儿子,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第二个方面,紧扣教研主题。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介绍泰宁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这几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提供图片,设计一个个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呈现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有利于把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方面,通过问卷星的当堂检测,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的是非常好的。最后跟着总书记一起呵护地球,注重培养的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注重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杨国栋老师:一、刘老师的导入形式很独特,通过提问和视频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安排学生课下分组查阅资料,旅游景点本身就是知识点,学生搜索的素材非常好,解释得也比较到位,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三、泰宁的发展与开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良好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四、以问卷星的形式做本节课的总结非常有效,也更加直观,全员参与。

建议:导入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可以再递进一下,让学生再详细地进行介绍。再有,泰宁的发展和开发,可以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变身为当地的官员、旅游者、百姓等,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进来,这样更有说服力。这节课刘老师还可以再少说一点儿,让学生来完成更多的活动。

王金花老师:刘丽老师的语言简洁,语调优美,生动活泼,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形成了一个闭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环节间设计的过渡都非常的自然,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最后引用总书记的话,使得这节课得到了升华。

杜金金老师:这节课设计得妙,妙有五点。第一点是语言比较优美,温柔,亲切。第二点贴近生活,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第三点是他的小结设计新颖,采用的是问卷星,全员参与,然后查漏补缺,从而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第四点结尾设计得特别好,跟着总书记一起呵护地球。第五点整体感觉思维清晰,讲授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整体突出了我们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

刘红岩老师: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联系实际生活。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分配合理,学生是带着非常高的热情在参与。我想给刘丽老师打一个满分儿,非常好。

宋建明老师: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特别得到位。有图片,有视频资料,学生从中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促进了孩子们关于地理认知能力的提升,“问卷星”的引入,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反馈渠道,又科学又准确。把地理课堂搞活了,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周鹏老师:本节课问题的设置贴近生活,以活动引导学生,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人际协调观。课堂时间把控精准,设置的教学活动精彩,环环相扣,结合紧密,图文并茂,学生和老师配合得恰到好处,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八年级政治组赵俊梅老师:这节地理课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更愿意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问题,归纳问题。咱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就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体会,也是情景教学当中的一部分,会让学生觉得上学很有意思,而不是简单地背知识点。尤其她的结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认知,需要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这节课我的感觉很好,也能显示出团结的地理组确实很厉害。

领导点评

刘海燕主任点评:这次调研主题是贴近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首先,问题的提出。用大头儿子来提问,问到学生在冬季寒假的时候去泰宁用不用带着羽绒服?这个问题的引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这样切实地带出来生活中能够运用到的地理知识,能让他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我认为还可以让大头儿子再次提问:如果去泰宁,我们用不用穿登山鞋,或者是穿什么鞋,这样的提问可以再次引出泰宁的地形地势地形,问题层层深入,培养学生问题深究的能力和创新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其次,活动的展示。刘丽老师设计小小展示台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课下搜集信息的能力,老师把这些学习任务安排在课下,搜索资料,体现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展示环节,引导着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

最后,思维的形成。我们在开始备课的时候,在六备里边着重备思维。真正的地理课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按照目前的这种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应该怎样去实施地理课程的教学?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怎么去培养呢?就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这种人地协调观。刘丽老师展示习主席讲话的小视频,培养了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这种人地协调观。

几点建议:一、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环节,来展示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二、这节课里面,没有课堂总结这个环节。可以用前面提到的大头儿子做一个总结。三、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以后,问卷星的统计,可以和习主席的那段视频调换位置,这样可以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如何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两个环节联系得更紧密。

邢燕主任点评:我用几个词来来说,有声有色、身临其境、活动充分、自主性强。这是我听完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可以看到老师们对于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是非常有层次性的,而且分工明确。在课前就充分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然后在课堂中得到巩固提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咱们地理组在集体教研当中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建议最后应该有一个对于区域地理认知方法的一个点睛或者是一个总结,这样的话,让学生在遇到、用到其他的区域地理知识的时候,自己就能够思路清晰的去研究了。

郭校长点评:郭校长首先对刘丽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及地理组表示了肯定,然后从教研评课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评点。第一个关键词是精准。在疫情期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充分发挥学生手里有信息终端的这种优势,做到精准的智慧教学。通过问卷星、学科网、超星,完全能够达到精准的要求。课前精准是要摸清学情,课中的精准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的精准是看学生的巩固状态。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开放,回过头来看这节课,我们的开放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们去检索知识,做个视频,我们的开放是对学生们的思维的一个引领。他们的思考深度在哪?在于预习作业,要覆盖到所有学生,让他们能够完成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再有前置性的作业要求我们要细致,大到整体的布局,小到细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整合度、体现深度。第三个关键词是素养,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再往深层追,就是要形成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第四个关键词是学习,从学习中发现亮点。经过疫情,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在另一个角度得到了提升。杨国栋老师的继续教育就学得很好,在教学中也能联系实际应用。也希望我们的老师们都能坚持自己的特色,在教改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远。

一切课程皆活动,一切活动皆课程。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次教研活动的意义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在这样一个教育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建设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上,努力挖掘课程资源,竭力把美好带给孩子们。

撰稿人:周鹏审核人:刘海燕

精细备课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ningzx.com/tlxtc/12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